|
|
 |
|
|
|
清明时节话养生 |
|
清明时节话养生 □刘梦飞 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淮南子·天文训》中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历书》中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岁时百问》中记载:“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因此,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逐渐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大节,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清明节凝聚着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抒发了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 《黄帝内经》中记载:“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清明是一个尤为重要的养生节气,人应四时,春季万物生长,机体也是如此。清明时节,正值天气逐渐转暖之时,是清气上升的时节,此时养生贵在与自然同气相求,讲求人之阳气生发。 饮食养生 清明时节饮食宜温,饮食要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可适当“增甘”,即多食甜食。但肥胖者要减少甜食,限制热量摄入,多食瓜果蔬菜。 清明时节,不宜食用“发”的食物,如笋、鸡等;可多食用一些柔肝养肺的食物,如荠菜,益肝和中;菠菜,利五脏、通血脉;山药,健脾补肺;淡菜,益阴,可滋水涵木。 肝阳上亢的老人春季特别容易头痛、头晕目眩,这就是中医所说的“春气者诸病在头”。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也易在春季发作,应多吃一些具有祛痰、健脾、补肾、养肺的食物。 清明时节,天气一会儿阳光灿烂,一会儿阴雨绵绵,人们常感觉身体乏力犯困、四肢麻痹,可以多食用利水渗湿、补益、养血舒筋的食物,如银耳、山药、桑椹、菊花、杏仁等。还应多食用种子植物,如燕麦、荞麦、稻米、扁豆、薏苡仁、花生、黄豆、葵花子等。种子植物营养丰富,多食可益肝、除烦祛湿、和胃、滑肠、补虚、增强抵抗力、延年益寿。另外,不宜暴饮暴食,以免突然增加肠胃负担,导致肠胃疾病。 运动养生 《黄帝内经·素问·评热病论》中记载:“汗者精气也。”随着气温升高,人们的活动也逐渐增多,虽然春季养生以“生发阳气”为特点,但是要注意运动时“勿大汗,以养脏气”,可以多晒太阳,活动筋骨,增强抵抗力。 需要注意的是,不宜做运动量太大的活动。特别是平时活动较少的人,做运动需要量力而行,运动量不宜过大。老年人活动时,心率应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病等疾病的人,不宜做强度较大的活动。 人们夜间睡眠排出的大量二氧化碳,厨房内残留的烟油,从户外飘进来的粉尘,还有人们从外边回来携带在身上、脚上的尘埃,都会污染室内的空气。因此,室内不适合锻炼身体。而繁华的街道、靠近工厂和建筑工地的地方,汽车的废气、沙土会将空气严重污染,更不适合锻炼身体。只有走出家门,到室外有树木的地方去活动才合适。树木、花草有净化空气,吸附灰尘,调节温度、湿度,过滤噪声的功能。 运动要适度。春季,人们往往感到精神不振、四肢无力、困乏,总觉得没有睡好,即为“春困”。在这种情况下,锻炼不能一下子进入活动高潮,一定要做充分的准备活动,循序渐进,不能因为气温合适而使运动时间不规律。 运动时要注意卫生和保暖。清明时节气温逐渐升高,是细菌繁殖的高峰季节,易于疾病的传播。因此,在运动过程中要重视个人卫生,及时洗澡,勤换洗衣服;运动中或运动后不能立即去吹风或冲凉水,防止感冒等。 日常起居 适度“春捂”。清明时节,晴雨多变的天气容易使人受凉感冒,因而要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同时,要适度“春捂”。 宜早睡早起,外出踏青。23时到凌晨1时是胆经排毒的时间,23时之前入睡可以保护阳气、敛藏阴精、培补气血。 清明时节气温逐渐升高,雨水也慢慢增多,人们尽量不要在家中待得太久。《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中记载:“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人们应该早睡早起,可以到有树木的地方进行一些体育锻炼。到树林、河边散步、运动,多呼吸新鲜空气,这样既清洗了肺,又锻炼了身体。 清明时节,郊外到处都显现出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美景。郊外更加接近大自然,空气清新,没有污染,在这里漫步,就等于进入天然氧吧,可以尽情地呼吸新鲜空气。其实,人类的健康长寿,除多种因素外,还有赖于新鲜的空气。 疾病预防 预防皮肤过敏、哮喘发作。清明时节,在外出祭扫踏青时,要警惕花粉、粉尘、烟雾等,这些容易诱发荨麻疹、哮喘等疾病急性发作。因此,在有风的天气,不宜长时间在户外停留,尽量少去花草树木茂盛的地方。外出时建议佩戴口罩和墨镜,哮喘患者出门要记得带上必备药物,一旦感到胸闷发紧、咽喉堵塞、想咳嗽,应尽快转移地点,并使用药物,症状严重者应立即就医。 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春季天气多变,加上清明时节雨纷纷,这样的天气条件会直接影响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全身的抗病能力也会下降。 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节,应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搞好家庭环境卫生,保持室内和周围环境清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随地吐痰,勤洗手;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喝水、不吸烟、不酗酒;经常锻炼身体,保持均衡饮食,注意劳逸结合,提高自身抗病能力;要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避免着凉;儿童、老年人、体弱者和慢性病患者应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如果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当发生传染病时,应主动隔离,不要去公共场所,防止传染他人。 (作者供职于洛阳市孟津区中医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