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病防控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七版:临证
 上一版    下一版  
中医辨治感冒和流行性感冒
经方治疗中耳炎
治胃痛验案
单方验方
中医治未病之情志养生
1
11 1 2022年3月8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经方治疗中耳炎
 


□王 付

   谢某,男,35岁,患有多年分泌性中耳炎,经朋友介绍前来就诊。
    刻诊:耳痛如针刺,听力下降,耳痛,耳鸣,耳中闷胀闭塞感,摇头似有流水声,口渴,口苦,舌质暗红夹瘀紫,苔腻黄白夹杂,脉沉弱略涩。
    辨证:瘀痰水夹热证,治当活血化瘀,清热行水。
    方药:蛭虻归草汤、小柴胡汤、泽泻汤与小陷胸汤合方。水蛭6克,虻虫3克,当归15克,红参10克,生姜10克,大枣12枚,柴胡24克,泽泻30克,白术15克,生半夏12克,黄芩10克,黄连3克,栝楼30克,炙甘草10克。共6剂。以水800毫升~1000毫升,浸泡30分钟,大火烧开后,用小火煎煮40分钟,每次服用150毫升;第二次煎煮15分钟;第三次煎煮时若水少可酌情加水,煎煮15分钟,每天1剂,分3次服用。
    二诊:患者耳痛减轻,头痛好转,仍耳中闷胀闭塞。前方基础上加冰片3克,服药6剂。
    三诊:耳痛较前又有减轻,头痛基本消除,耳中闷胀闭塞好转,继续服药6剂。
    四诊:耳痛较前又有明显减轻,听力较前又有恢复,摇头似有水声。以前方泽泻变为50克,服药6剂。
    五诊:听力较前又有明显好转,又以前方治疗50余剂后,诸证悉除。随访1年,一切尚好。
    体悟:根据耳痛如针刺、舌质夹瘀紫辨为瘀;根据摇头似有流水声辨为水气;因口渴欲饮热水、苔黄白夹杂辨为寒热夹杂;以耳闷、苔腻辨为痰,以此辨为瘀痰水夹热证。方以蛭虻归草汤活血化瘀;以小柴胡汤清热调气,益气散寒;以泽泻汤益气利水;以小陷胸汤清热燥湿化痰,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作者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