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六版:视界
 上一版    下一版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从冬病夏治看中医的先进性
1
11 1 2020年6月30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从冬病夏治看中医的先进性
 

从冬病夏治看中医的先进性
□龚广峰  刘俊宏

   冬病夏治是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内服或外用一些方药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慢性病症状减轻甚至康复的一种治疗方法。其中,三伏贴以效果好、不良反应小等优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产生这些优点的原因,是冬病夏治的先进性决定的。
    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至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时期,发病人群多为免疫力低下和基础病患者。按照中医理论进行体质辨识,这些患者多属于气虚和阳虚体质类型。针对这些体质人群,周口市中医院康复中心多名专家通过详细分析,精心组方,研制了参龙扶正散,利用三伏天,进行穴位贴敷,可起到增强抗病能力的作用。
脏腑之“气”的温煦防御作用
    《黄帝内经》中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文字记载。这说明中医所说之“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资,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表现,在机体防御病毒、抗瘟抗疫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体之“气”来源于先天之精所化生的先天之气、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和自然界的天气。肾为气之根,脾为气之源,肺为气之主,三者结合而成一身之气,具有温煦、推动、防御、固摄的作用,与邪气抗衡,称为正气。参龙扶正散结合肺、脾、肾的生理功能,人体气机运动形式进行组方配药,具有扶正固本、补益肺肾、健脾和胃的作用。
经络之“气”的推动调和作用
    《黄帝内经》阐述了经络具有运行气血、平衡阴阳、濡养筋骨以及防御病邪等作用。今年,冬病夏治的时间正处于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时期,为了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我们对穴位进行了调整,以肺俞穴、脾俞穴、肾俞穴、膻中穴、关元穴、足三里穴为主。肺俞穴、脾俞穴、肾俞穴为“肺、脾、肾”三脏的背俞穴,可直接调和脏腑;膻中穴是经气、宗气交汇处,能够活血通络,止咳平喘;关元穴有培肾固本、补益元气之功效;足三里穴具有健脾和胃、补益气血的作用。
中药之“气”的现代药理作用
    《神农本草经》是最早记录中药性味的医籍,有“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的文字记载。我们在参龙扶正散中重用红参、海龙、白术等,红参性温,味甘、微苦,归脾经、肺经、心经、肾经,有大补元气、益气摄血的功效;白术性温,味甘、苦,归脾经、胃经,可健脾和胃、益气生血;海龙性温,味甘、咸,归肝经、肾经,可温肾壮阳,有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中草药能够促进血液中的白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人体免疫细胞量增加。
    《黄帝内经》记录了治未病思想,比如“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等。这充分表明天时利,人相应,阴阳平,脏腑和,经络通,则百病无以生,从而达到健康状态。     (作者供职于周口市中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