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以补肾为先 兼调肝脾 □韦绪性
韦绪性老师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南省中医青苗人才工作室指导老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师承),首批河南省名中医。他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科研50余载,学识渊博,经验丰富,治学严谨,擅长治疗痛证和疑难疾病,是我国中医疼痛学奠基人。 笔者有幸为其学术继承人,长期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韦老师辨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刊载在这里,供同行研习与探讨。
权衡标本 治分主次
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般归属中医学“痹证”之范畴。结合多年临证经验,韦老师认为该病范围还涉及腰痛、腰股痛、痿证等。通过长期临床观察,韦老师发现该病多为长期过度劳累,肾气不足,风寒湿邪侵入以及跌仆损伤,导致气血、经络受损而发病。该病初起多以邪实为主,病位浅在肢体经脉;久病不愈多属于正虚邪恋(正气大虚,余邪未尽),虚实夹杂,病位则深入筋骨络脉。肾的精气不足,脉络失养以及风、寒、湿、热、瘀等邪气阻滞经络气血,“不通则痛”是该病的基本病机。由此可见,该病属于本虚标实证,肾虚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之本,风、寒、湿、热、瘀是发病之标。治疗方面,韦老师强调,应权衡标本主次,分清轻重缓急,通补兼施。急者当以“通”法为主,以治其标;缓者当以“补”法为要,以治其本。韦老师据此而确立“治本以补肾为先,兼调肝脾;治标注重化瘀,兼祛伏邪;调理经络,贯穿病程始终”的论治规律。该规律比较集中地体现了韦老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学术思想。在选择方药方面,韦老师认为独活寄生汤、二仙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皆为扶正祛邪之良剂,可酌情选用。 治本以补肾为先,兼调肝脾。结合多年临证经验,韦老师在总结诊疗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治本以补肾为先,兼调肝脾的诊疗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大多因长期积累性劳损所致,也就是积劳成疾,比如久立、久坐、搬提重物等。多数患者为中老年人,发病前多有疲乏无力、健忘等特点,劳动时症状加重,卧床休息时减轻,男子有阳痿、早泄等肾虚之现象,而后出现腰腿疼痛症状。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记载:“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这充分说明腰痛与肾虚密切相关。历代医家均强调肾虚在腰痛发生中的重要性,比如《景岳全书》中有“腰痛之虚证十居八九,但察其既无表邪又无湿热,而或以年衰,或以劳苦,或以酒色所伤,或七情忧郁所致者,则悉属真阴虚证”的文字记载。韦老师继承古训,强调肾虚是腰痛发病的关键所在,寒、湿、热等邪多在肾虚的基础上,乘虚而入,发展为疾病。比如偏于肾阳不足者,多易感受寒湿之邪;而偏于肾阴不足者,则易感受湿热之邪。因此,韦老师强调治疗腰痛应以“补肾为先”,随其所感邪之不同,灵活采用祛风、清热、散寒、除湿通络等疗法。同时,韦老师提出肾虚有阴虚、阳虚、气虚之别,临证时应详加辨识,或温补肾阳,或滋补肾阴,或阴阳双补,随证施治,方可取得明显效果。 腰痛与肝脾两脏相关是基于肾与肝脾的密切关系。肾藏精,为先天之本,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肾所藏先天之精,有赖于脾主运化之水谷的充养,方可保证肾精充足。肝藏血、主筋,肾藏精,主骨,精血同源,肝肾相互滋养。若脾气亏虚,肝血不足,则肾精亏虚,无法濡养腰部而致腰痛。故治疗该病时,应在辨证的基础上兼顾肝脾,脾虚者宜健脾益气,以变化产生气血,则肾精充足,筋脉得以濡养,从而机体强健有力,则腰痛可愈。 治标注重化瘀,兼祛伏邪。韦老师认为瘀血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病理环节。瘀血既是本病的致病因素,可因跌仆外伤,或腰部用力不当等,直接导致瘀血留在腰部而引起腰痛;可因经络气血阻滞不通,引起经脉循行部位疼痛,故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常见有臀部及下肢疼痛。同时,瘀血也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病理产物,即所谓“久痛入络”。腰痛日久不愈,往往邪入血络,以致血行不畅,导致腰痛加重。因此,该病之治标要灵活运用活血化瘀法,但所选择的药物和用量应视病程之长短、病情之轻重而有所区别。在急性期,宜选用小剂量的当归、川芎、鸡血藤,以养血活血;病程逾月,疼痛不减者,则宜用桃仁、红花、川牛膝等,以化瘀止痛;腰痛顽固难愈者,草本类药物难以取得疗效,必用全蝎、蜈蚣、地龙等虫类药物,借其灵动之性,祛瘀活血,则腰痛可止。 韦老师对清代著名医家雷丰提出的“伏气病证”和六气皆可成为伏气的学术思想推崇备至,认为该病属于“伏气病证”范畴,多与风、寒、湿、热之邪侵入人体,或伏于血脉,或伏于筋骨有关。故在治疗疾病时,韦老师重视祛除伏邪,强调权衡疏风、散寒、除湿、清热等治法的主次,或一法单独施治,或数法联合施治,均可取得满意效果。针对寒、湿瘀久化热,故温化寒湿、清热利湿、活血利水诸法为该病常用疗法。
调理经络 贯穿病程始终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由正经、奇经、经别以及脉络、经筋、皮肤构成,与腰部联系密切。一是足太阳膀胱经与肾经相表里,而腰部是肾之精气所保养的范围,故腰部与足太阳膀胱经关系最为密切。二是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及足厥阴肝经等相辅而行。比如足厥阴肝经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以俯仰”(《灵枢·经脉》);足少阳胆经是“机关不利,不利者,腰不可以行”(《素问·厥论》)。在奇经八脉中,督脉行身后正中,呈带脉状,犹如束带围绕腰部一周,横行腰腹之间;任脉、冲脉与督脉同起于胞中,腰腹部是冲脉、任脉、督脉脉气所发之处,三脉皆与腰部关系密切。在病理情况下,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全过程与经络不畅、气血不和密切相关。因此,韦老师提出,治疗该病应把调理经络一法,贯穿病程始终。韦老师认为,由于该病病程较长,病情复杂多变,单一疗法收效较慢,故调理经络法的具体运用,应多种疗法并举,可取得效果。譬如内服中药可选择配合针灸、药浴、外敷、熏洗、磁疗、蜡疗、激光、电疗、气功、中药加电离子导入等疗法,以提高疗效。三是要结合疼痛部位用药,比如痛及下肢者,可选用独活、川牛膝、川木瓜,以引药下行,祛邪通络;痛在腰部者,可选用仙灵脾、桑寄生、续断,以壮腰通络。四是要重视藤类药物的运用,藤蔓类药物多擅长通经活络、舒筋止痛,对该病有较好疗效。比如青风藤、海风藤为治风寒湿疼痛之要药,可舒筋活血,镇痛力强;鸡血藤可活血、舒筋、止痛,无论虚证、实证都可酌情使用;忍冬藤可清络中之热,通络中之滞,故为治疗该病热证必用之药。五是肾虚者重用血肉有情之品,比如肾阳虚腰痛用鹿角胶,以通督脉,补肾阳;肾阴虚腰痛用龟板胶,以通任脉,滋肾阴,灵活运用,方可取得满意效果。 (本文由韦绪性的学术继承人崔 敏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