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
PDF版查看  第四版:专版
 
第六版:视界
 上一版    下一版  
治疗胃病应注重调和肝脾胃关系
县域医共体建设 郏县中医院这样做……
中医药科研要有坐“冷板凳”精神
巩义市总医院积极传承中医药文化
1
11 1 2020年6月23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中医药科研要有坐“冷板凳”精神
 

中医药科研要有坐“冷板凳”精神
□樊英戈

   5月24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作题为《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为建设科技强国汇聚磅礴力量》的大会发言。他说,当前我国科技事业正处于最好的发展时期。每项国家科技奖是科学家们平均坐16年“冷板凳”的成果。他呼吁科技工作者要勇攀高峰、敢为人先,胸怀祖国、服务人民;追求真理、严谨治学,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甘为人梯、奖掖后进,集智攻关、团结协作,同时进一步健全激励科技工作者干事创业的体制机制。
    2019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做出“传承精华,守正创新”重要指示,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关系到中医药的前途和命运。这需要中医人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来实现、坚守、努力、奋斗,更需要有坐“冷板凳”的心态和精神。
    中医学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传统、确切的临床疗效和最佳的成本效益等特点。中医学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保持中医特色和优势,做好传承始终是中医学发展的关键环节。同时,要借鉴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来客观评价中医药的疗效和优势,揭示中医药科学内涵,进一步推动中医药的创新和发展。但是,中医学的科研不能简单套用现代科技研究和评价方法,削足适履,会形成中医药特色和优势讲不明白,疗效论述不清楚,陷入科学与不科学的争论之中。这样,反而不利于中医药的传承和创新。
    自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处负责中医科研工作以来,通过近期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我发现河南省的中医科研平台和团队建设相对薄弱,科研成果临床应用和转化有些不足,中医药科研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等。结合这些问题和河南省中医药科技创新的迫切需要,我们要用甘坐“冷板凳”的精神去“突围”。
    中医药从业人员要强化科研管理意识,明白科研是一种工作和思维习惯,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同时,在科研平台建设方面,重点在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河南省中医药重点实验室、省级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等科研平台,凝聚和培养一批结构合理、专业健全、思路清晰、务实进取的中医药科研团队;明确科研方向,形成成熟的科研方法和路径,作为进一步争取高层次科研平台和获取高层次科研项目的“主阵地”。
    明确临床需求导向,瞄准临床需求,提出问题,即是好的课题选项。既力求精准,又是临床上亟待突破的项目,我们要优先支持。加大对适合临床推广的适宜技术的支持力度,使研究成果能够稳步应用于临床。
    要加强对科研成果转化的引导,探索和借鉴科研成果转化的有益经验,提高科研成果服务临床的能力。在注重挖掘经典医籍和经方等方面,引导广大中医药科研工作者从中医经典医籍和经方中发现科研思路,获得科研启发;从名老中医药专家临证经验中寻找科研着力点;支持一批中医基础扎实、功底深厚的青年人才从事科研工作,营造尊重中医药特点和规律的科研氛围,在科研中持之以恒,直至成功。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