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六版:乡村视角
 上一版    下一版  
平顶山市湛河区集中隔离点
病重患者失信心
河南省“2020-药店人的春节”微视频
护士长陪患儿“闯关”
“大饼卤肉给你们加餐”
荥阳市人民医院
夏邑县第二人民医院
温县第二人民医院
用生命宣传保险的最美乡医——马海东
中国人寿为郴州火车侧翻
1
11 1 2020年4月9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用生命宣传保险的最美乡医——马海东
 

用生命宣传保险的最美乡医——马海东
本报记者 王 平 通讯员 何小麦

   保险到底有多重要,恐怕只有经历过生死的人,才能深有感触。马海东就是一位经历过生死、用生命宣传保险知识的乡村医生。
一种特殊的缘分
    马海东是南阳市唐河县昝岗乡胡庄村卫生所的一名乡村医生,由于热心、周到、尽职尽责,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在2018年唐河县最美乡村医生评选活动中荣获“唐河最美乡村医生”。
    然而,天公不作美,马海东在为百姓健康忙碌时,自己却成为一名患者。马海东自2013年被检查出肝病以来,身体一直不太好,需要经常住院治疗,家里几乎没有积蓄。令马海东后悔的事情是,在被检查出肝病的前一年,其妻子打算为全家购买保险,他因受到一些舆论影响,认为保险不靠谱,拒绝购买保险。“后来,他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逐渐意识到购买保险的重要性。”马海东的爱人仝红梅说。
    2018年年底,中国人寿在基层招募乡医助理。马海东得知这个消息后,第一时间报名,成为一名乡医助理,不仅为老百姓看病,还成为当地的保险宣传员。“对我来说,宣传保险知识,就是一种使命。因为我不想让其他人走‘弯路’。”马海东说。
知道这一天会来
    2019年1月,马海东因肝硬化入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之后又住院两次,花费9万元。然而,在身体稍有好转时,马海东就第一时间约好办理保险的客户,因为他深刻体会到“购买保险不能等”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我知道这一天会来,但没想到这么快。”仝红梅说。2019年9月,马海东因身体不适再次住院,医生告诉家属不能再等了,必须做肝移植手术。2019年10月,仝红梅带领马海东前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治病,医生的诊断同样是需要肝移植。于是,他们在该院一边治疗,一边等待肝源。
    幸运的是,2019年11月,马海东等到了肝源。
    然而,仝红梅却被70万元的医疗费难住了!70万元像一个天文数字困扰着仝红梅。当父老乡亲听说马海东患病之后,纷纷前来探望;得知手术费非常高后,号召全村人为其捐款;中国人寿的同事听说这件事后,纷纷捐款等。最终,在同事、老乡、亲朋好友的帮助下,仝红梅筹到7.8万元善款。中国人寿唐河支公司领导班子得知这种情况后,为马海东破格申请了最高额度(4万元)的税优保险。
    仝红梅每日以泪洗面,心想:“他是家里的顶梁柱,如果倒下了,我可怎么办呢?”最终,仝红梅又通过借款、贷款以及各种拼凑,终于凑齐70万元,马海东的手术得以如期进行。
    “老百姓患病了,更需要购买保险。”手术室外面,仝红梅泪流满面地说。
ICU里不忘保险
    这场艰辛至极的资金筹措之旅,让马海东更加意识到购买保险的重要性。在做肝移植手术前,马海东将亲身经历写成文字,发到微信朋友圈,鼓励朋友在身体健康时一定要为自己购买一份健康保障,并得到了亲朋好友的认可。其中,一位亲戚直接询问马海东如何购买保险?马海东在病床上为亲戚制订一份健康计划书。
    术后,在重症监护室(ICU)里,马海东能说话的第一时间,就是担心亲戚购买保险的单子能否及时办理。由于身体原因,马海东不能使用手机录入保险单信息,就让仝红梅委托乡医专干王勇协助,为亲戚办理了6000余元的健康保险。直到办理成功,马海东才深深地松了口气。问及原因,马海东坚定地说:“风险不能等,早买保险早保障,我不能让自己的遗憾发生在亲人身上。我希望亲朋好友能尽早拥有一份健康保障。”
    正是有了这种坎坷经历,马海东对保险的理解已经超越了工作范畴,而是视为生命的延续。如今,在家休养的马海东,需要长期服用抗排异药物,每年10万多元的医药费更是令家庭雪上加霜。然而,使命使然,在宣传保险的道路上,马海东从未放慢脚步。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