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明洁 王 萌
近期,随着企业复工复产,开展预防性消毒成为常规工作。但是,由消毒剂使用不规范引起的伤人事件时有发生。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提醒公众,要正确、合理使用消毒剂。 一、常用化学消毒剂有哪些? 常用化学消毒剂包括: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泡腾片)、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如过氧化氢、过氧乙酸)、碘类消毒剂(如碘酊、碘伏)、醇类消毒剂(如乙醇、异丙醇)等。 含氯消毒剂主要用于物体表面消毒和污物处理,使用浓度为250毫克/升~500毫克/升;过氧化物类消毒剂主要用于空气消毒,过氧化氢使用浓度为3%、过氧乙酸使用浓度为0.5%;碘类消毒剂主要用于黏膜消毒,使用浓度为0.5%;乙醇主要用于皮肤和小型物体表面消毒,使用浓度为70%~80%。 二、哪些地方需要消毒? 公众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厢式电梯按键、扶梯扶手、超市购物车、门把手等)、垃圾容器、餐厅和公共卫生间等。 三、哪些地方不需要消毒? 不对室外环境开展大规模的消毒,不对外环境进行空气消毒,不直接使用消毒剂对人员全身进行喷洒消毒,不对水塘、水库、人工湖等环境投加消毒剂,不在有人条件下对室内空气使用化学消毒剂消毒。 四、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含氯消毒剂对皮肤、黏膜有较强刺激性,配制和使用时应做好个人防护,注意戴好口罩、护目镜和手套;乙醇易燃,使用时应远离火源;不同种类化学消毒剂及碱性清洁剂(洁厕灵)不能混合使用,其产生的有害气体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