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 李 伟
病毒无处不在,也可以说我们时时刻刻和病毒生活在一起。 在地球上,病毒的数量有很多。举个例子来说,一个普通的玻璃杯里装满海水,大约就有上百亿个病毒。不过,我们不用担心,在这个病毒的“海洋”里,能对人类造成危害的仅占极小一部分。 病毒的存在既有利也有害,它们在带来疾病的同时也在协助生命的维系。 对于病毒本身来说,它们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感染宿主,然后利用宿主细胞的资源不断地扩增自己的数量。它们就是一群“懒惰的”寄生物。对于大自然来说,这群“懒惰”的寄生物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们是生命进化的推动者,同时也是整个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支撑者。 病毒在生态系统的平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海洋里,每秒钟大约会发生1023次病毒感染。这些感染是导致海洋生物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无论是小虾还是鲸鱼都难逃病毒的攻击,它们在死后所释放出的内容物会成为其他生物的养料。除了动植物,细菌也是病毒感染的重要目标之一。据估计,病毒每天会杀死海洋中几乎半数的细菌,释放出数十亿吨碳供其他生命体使用。这个过程也是大自然碳循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如果海洋中没有病毒,物质循环中就缺失了一个重要的链条,许多生命将难以生长繁衍。另外,海洋中还生活着大量的聚球藻,它们承担了地球上约1/4的光合作用,为地球制造了大量的氧气。科学家发现在这种藻类里,编码进行光合作用蛋白质的基因中有一些来自病毒。据科学家估计,地球上10%的光合作用都有病毒基因编码的蛋白参与。除此之外,地球上的藻类和细菌在维持地球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平衡上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控制它们的数量,病毒也在间接地影响着气候。 病毒在人体中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我们的肠道里大约栖居着超过10万亿个细菌,它们构成了人们常说的肠道菌群。这些细菌对人体的健康非常重要,它们不但帮助人体消化食物,参与能量代谢,还影响着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有关研究表明,人类肠道里病毒的数量比细菌还要多,它们除了帮助人类控制肠道菌群的平衡,可能也具有直接的益生作用。比如,最近就有研究发现,小鼠肠道内的诺如病毒能帮助小鼠修复受损的肠道黏膜,维持肠道黏膜正常的免疫功能。另外,一些温和的病毒,比如鼻病毒,还能够锻炼我们的免疫系统不对轻微的刺激产生反应,从而减少过敏反应。 在病毒的“海洋”中,人类能够保持健康要归功于我们拥有一个完善的防卫系统,它不断地监视和清除来袭的病毒等病原体。如果这个系统出现问题,人体就会变得弱不禁风。这个防卫系统就是免疫系统。在生命起源的初期,免疫系统还没有完善地建立起来。免疫系统的进化是整个生命系统进化的重要基础,而免疫系统的进化则是在病毒等各种病原体的刺激下完成的。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体后会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在免疫系统崩溃后,任何一个普通的感染对人体来说都是致命的。因此,艾滋病的危险性不在于HIV本身,而是感染HIV后的各种机会性感染所带来的并发症。 中医认为,不治已病治未病。要避免病毒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危害,平时就要注重身体的保养和调理,只有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才能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也就说“百毒不侵”。
个人简介 李伟,主任中医师,教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郑州院区膝部损伤科主任中医师,中国初级创伤救治(PTC)培训教师、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中医药教育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委员;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系统掌握了各部位创伤的中西医诊疗方法,擅长应用中西医疗法治疗骨关节损伤、骨关节和脊柱病变等疑难疾病。多年来,李伟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7部,获河南省中医药科学技术成果奖一等奖1项,曾获得“洛阳市五一劳动奖章”、中华医学会“人文医学荣誉奖”,被评为“洛阳市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河南省卫生应急先进个人”“河南省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