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你到底什么时候回来啊?” 本报记者 索晓灿 通讯员 魏佳琳
“爸爸,你到底什么时候回来啊?” “快了,快了!” 每次跟3岁的女儿熹熹视频,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的季东方都会被问到“什么时候回来”。除了“快了,快了”,身在发热门诊的他并不知道如何作答。 如果没有新冠肺炎,季东方可能一辈子都与发热门诊无缘。 1月25日(大年初一),季东方在厨房忙活,准备给妻子和女儿做一顿好饭。这时,医院发来紧急通知:作为医院第二梯队队员,1月26日他就要加入发热门诊的值班队伍中!没有犹豫,他当即答应。 挂断电话,季东方的脑子却是乱的:医生的责任让他毫不犹豫地答应,爸爸的本能却让他心生担忧。季东方说:“我女儿才3岁,可能她不会懂我在做什么,但她能够明白,爸爸在做正确的事,爸爸在救人。” 疫情来临时,季东方是老年病科第一个报名参加发热门诊的年轻党员。为了更好地应对发热门诊的工作,他针对发热门诊可能出现的问题补习了许多应急处置知识。在发热门诊工作,身着防护服的他感觉特别闷、特别累,每天需要在这种状态下工作七八个小时。因为防护物资紧缺,他和同事们非常节省,进污染区之前先上厕所,工作中基本不喝水。面对焦虑的患者,季东方还要适时做患者的思想工作。 2月7日,14天的发热门诊值班工作结束了;2月8日进入医院统一安排的隔离生活区进行为期14天的隔离。 这时,季东方跟女儿打开视频通话。“爸爸,又下雪了,妈妈说雪化了春天就来了,你就回来看熹熹了,对吧?” 马上,季东方就能见到女儿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