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时刻 滑县一名护士紧急抢救心跳骤停男子 本报记者 张治平 通讯员 朱如海 宋向龙
1月25日(大年初一)14时许,滑县人民医院内科ICU(重症监护室)护士赵茜在县城文明路上一家饭店就餐时,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呼救声。赵茜循声看到不远处有一位40多岁男子瘫倒在汽车座椅上,身旁的朋友不停地呼唤,并掐人中穴,但该男子也没有反应。 职业的敏感提醒赵茜,这个人可能有生命危险。“我是护士!”赵茜说明自己的身份后,上前呼唤男子。此时,男子的颈动脉搏动消失,测不到呼吸,心跳骤停,赵茜的大脑里迅速出现“猝死”两个字。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在该男子亲戚、朋友的帮助下,赵茜引导大家将男子置于平卧位,立即跪地为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并让大家帮忙拨打120急救电话。标准的心脏按压操作一直在持续,1次、2次、3次……一个循环,两个循环……顾不上水泥地的冰凉刺骨,顾不上酸痛的胳膊和双腿,顾不上满头的大汗,赵茜默默地鼓励自己:坚持,坚持,再坚持…… 反复按压后,男子的颈动脉搏动恢复,心跳恢复,但意识还有一些模糊。赵茜一直大声跟男子说话,安慰他、鼓励他。随后,120急救车赶到现场,赵茜帮急救人员把男子送上急救车。 据滑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李长河介绍,心跳骤停患者的抢救时间最好在4分钟以内,如果心跳停止超过4分钟,则可能造成脑组织永久性损害,甚至导致死亡。每延迟1分钟,抢救成功率会下降7%~10%,这就是世界公认的“黄金抢救4分钟”。这次赵茜第一时间进行急救,为患者赢得了黄金抢救时间。 “将一只手的掌根放在患者胸部的中央(双乳头连线中点按压),胸骨下半部上侧;将另一只手的掌根置于第一只手上。按压时,双肘须伸直,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拍打受救者的肩膀,并呼唤患者,持续检查患者的反应——请身边的人帮助拨打120;再喊1,2,3,4……30,吹两口气,连续5个循环,检查是否有呼吸,判断救治效果。取复苏卧位,等候专业人员救援。”滑县人民医院内科ICU护士长张一淼说,“心跳骤停在现实生活中随时可能发生,除了患有心脏疾病的患者,还有溺水者、中暑者、酗酒者、跑马拉松者等都是这一疾病的袭击对象。” 面对这次突发事件,毕业于河南护理职业学院,今年才24岁,参加工作刚两年的赵茜能够挺身而出,并临危不乱、果断处理,主要源于她平时的专业训练,也源于滑县人民医院常年坚持对全体医护人员进行系统、规范的急救技能培训。 在当今这个“扶与不扶”都可以成为热点话题的时代,当许多人面对“助人与自保”而陷入困惑与尴尬时,滑县人民医院的年轻护士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给了世人一个响亮且温暖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