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旸 通讯员 徐淑玲
1月20日,在河南省会郑州市,多家医院、多个急救分中心的急救人员,联手发起“120-国家急救日”倡议活动,持续推进“急救科普大课堂”走进千家万户。 自2019年起,由中国医院协会急救中心(站)管理分会发起的“120-国家急救日”倡议活动,旨在全面提高急救事业发展水平,增强公众自救、互救能力,真正做到敢救、会救、能救。目前,这一倡议已经得到全国120院前医疗急救机构、相关学会/协会积极响应,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 依据全国发布的《在1月20日设立“国家急救日”倡议书》建议,将每年的1月20日设立为“国家急救日”。通过设立“国家急救日”,推动全社会关注急救,促进我国急救体系不断完善;加强社会急救能力建设,开展社会公众急救知识及技能培训,加强法制建设,加快国家急救立法。 统计数字显示,当前,我国公民急救知识的普及率不足5%,大多数公民不具备主动参与急救的能力。 为了提升社会医疗急救水平,郑州市卫生健康委在全市范围内,通过急救技术演示、发放急救知识宣传手册等,大力开展急救知识宣传教育;同时,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通过在郑州市税务局第一稽查局等机关、学校举办“120急救科普大课堂”公益培训等,持续开展急救知识和技能普及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