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十四个省级医学中心名单确定 |
|
本报讯 (记者常 娟)2019年12月31日,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心血管、神经疾病、肿瘤医学等14个省级医学中心主体医院名单。 据了解,省级医学中心的功能定位为:在疑难危重症诊断与治疗、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高水平基础医学研究与临床研究成果转化、解决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医院管理等方面代表全省先进水平,具备国内竞争力,发挥牵头作用,引领省域医学技术发展方向,为政策制定提供支持,并协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省区域医疗中心、县域医疗中心带动全省医疗、预防和保健服务水平整体提升。 省级医学中心的职责任务是开展全省疑难危重症诊断与治疗,示范、推广适宜有效的高水平诊疗技术,辐射和引领全省医学发展和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培养临床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整合现有资源,建立全省主要疾病信息库,进行年度情况分析,预测疾病发病和死亡、危险因素流行和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全省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及时将国内外临床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协助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制定疑难危重症诊疗规划,编制疾病诊疗指南、技术规范和有关标准;整合资源,推动疾病防治及医疗保健技术交流与合作;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认真落实医改任务,积极参与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2019年3月,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部署、结合省内学科发展实际,河南决定在创建六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基础上,选取具备医、教、研、防、管理能力等综合实力较强的三级医院布局14个省级医学中心,旨在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提升区域医疗服务保障能力,减少患者异地就医。 这14个省级医学中心分别是:心血管医学中心为河南省人民医院(华中阜外医院);神经疾病医学中心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医学中心为河南省肿瘤医院;儿童医学中心为河南省儿童医院;眼科医学中心为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医学中心为河南省人民医院;老年医学中心为河南省人民医院;骨科医学中心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医学中心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传染病医学中心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为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精神医学中心为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河南省精神病医院);创伤医学中心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协同单位为郑州市中心医院;妇产医学中心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协同单位为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