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洛阳新闻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六版:乡村视角
 上一版    下一版  
我要为村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做名副其实的全科医生
李标兵就是一面旗帜
中国人寿医责险
温县人民医院成功开展支架植入术
息县人民医院医生成功为镜面人做手术
睢县卫生健康委员会
孟津县完成年度“两癌”筛查任务
遂平仁安医院
1
11 1 2019年12月26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我要为村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我要为村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王杰旺

   我出生在偃师市城关镇石硤村,在农村长大,深知基层群众的疾苦。我从医学院校毕业后,回到村卫生室当乡村医生,目睹了几十年农村卫生事业的变化。回想过去,细看今天,我感到许多往事仿佛就在眼前。
    新中国成立后,医疗资源匮乏,医疗器械简陋,村里缺医少药现象比较严重。村民生了病,都用一些单方、验方或者挖一些草药来治病。当时,即使是常见病、多发病也无法得到及时治疗,所以一些患重病的村民因得不到有效治疗而失去生命。当时疟疾、伤寒等病,经常威胁着群众的生命。
    1964年,我的年龄尚小,依稀记得石硤村有一个司药和一个20岁的年轻中医,把坐诊的桌椅与诊疗器具搬进用土坯建的屋子里,作为村卫生室。当时,我们村只有一个中医为群众看病,附近村庄的村民有个头疼脑热的也来找这位中医看病。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基层医疗环境发生了变化。1975年,我们按照国家要求,购买了一些新的诊疗设备。村卫生室来了两个有制药技术的人员,队伍壮大了,可为村民治疗常见病、多发病。
    1976年春天,从我医学院校进修学习结束后,回到卫生室继续行医,将学到的知识和诊疗技能适时运用到工作中。当时,卫生室有6名医生和两名药师,共8人组成;药品种类少,有十几种中药和西药;诊疗器具单一,有几个玻璃针管,当时打肌肉针,用的是玻璃针管,打一次针需要用开水煮(消毒)一次,与现在的一次性塑料针管有天壤之别。可是,这些困难丝毫没有阻挡住我们为村民治病的脚步。
    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共产
党的领导下,基层医疗卫生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基层医疗卫生的政策。村卫生室的医疗器械有所增加,药柜里的药品丰富了。卫生室能够为村民治疗一些常见病、多发病,逐步满足了村民的治病需求。同时,我们坚持走到田间地头,为村民治病、讲解防病知识等。
    乡村医生不仅担负着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还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我们积极做好预防接种、老年人健康管理、孕产妇管理、健康教育等工作。时间长了,全村人谁患了慢性病,谁家的孩子何时接种疫苗等,我们记得非常清楚。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出台了扶持基层医疗卫生的政策,偃师市卫生管理部门对村卫生室的投入力度逐渐加大。2000年以后,国家拨款为我们村卫生室建立了标准化村卫生室;配备了心电图机、电脑等;设立了观察室、诊断室、药房、消毒室、检查室等。我们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的基础上,还能够治疗一些疑难疾病,基本上能够满足村民的治病需求。
    2015年,国家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健康扶贫是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努力开展健康扶贫工作,解决困难群众看病就医的实际问题,以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发生。作为乡村医生,我们勇于担起健康扶贫的责任,与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一起排查患者的病因,为贫困户建档立卡;掌握贫困群众的准确信息,确定扶贫对象等,为健康扶贫工作提供准确的信息。
    随着健康扶贫工作的逐步开展,我们积极向群众宣传健康扶贫政策、上门为贫困户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发放健康扶贫明白卡、发放健康小药箱,按时到贫困户家中进行免费健康体检,为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讲解合理用药知识等。
    2017年7月1日《中医药法》正式实施,国家还出台配套政策《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等。这表明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重视,为广大群众带来了福祉。
    石硤村卫生室的变迁,让我感慨万千,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而自豪!今后,我将努力为村民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
    (作者供职于偃师市城关镇石硤村集体卫生室)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