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明杰 通讯员 梁 煜
12月3日上午,在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脏康复科,办公桌上摆满了药盒和纸袋,主任医师段继豪和护士程璐在不停地拆药盒、抠药片,并把拆下来的药片分装进小药袋。看病的医生变成了配药师,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脏康复科的医生和护士从5月份以来,一直坚持为一位特殊的患者(王老太太)分药。 5月底,80岁的王老太太因心肌梗死合并心衰住院,并伴随血压高、血糖高等症状,病情危重。段继豪为其制定了治疗方案,在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王老太太病情得到控制。经过半个月的治疗,王老太太心脏功能恢复正常,可以出院,但回家后怎么吃药却成了一个难题。 王老太太不认识字,女儿是盲人,母女二人相依为命。了解到母女俩的特殊情况后,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脏康复科的医务人员决定还是像王老太太住院期间一样,帮她把每天的药分装成小药袋,再分别放进写着“早”“晚”的两个袋子里。段继豪还不厌其烦地教王老太太认字,直到确定她能分清“早”“晚”两个字,才放下心来。 王老太太从最开始的每隔10天去一次医院,到现在每隔30天去一次医院,每次都是医务人员帮她缴费、取药、分好每顿的药再交给她。热情周到的服务让王老太太感动不已:“我真是感动得不知道该怎么表达了,我要再给你们送一面锦旗。” “换成其他医生也同样会这么做,只要大家相信我们,我们会一直像这样为大家服务。”段继豪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