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洛阳新闻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专版
 
第二版:动态
 上一版    下一版  
注意,血管瘤并不是胎记!
“环境好不好 厕所见分晓”——访新密市妇幼保健院
安阳市殷都区医疗健康服务集团揭牌
滑县人民医院改善医疗服务有实招
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护士到家”案例获金奖
周口市中心医院 成功救治一名气道异物导致呼吸衰竭患儿
光山县人民医院护理部组织医务人员到光山县老年公寓,为老人们做了健康体检及生活护理服务
黄宇光:肌松监测应成为麻醉常规手段
医生跪地为患者手术“最美姿势”彰显医者仁心
1
11 1 2019年12月12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黄宇光:肌松监测应成为麻醉常规手段
 

本报记者 常 娟

   肌松监测是麻醉领域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据国内外文献报道,肌松监测可以减少患者术后肌松的残余,并减少术后早期呼吸并发症的发生。但在国内对患者使用肌松监测的医院不是很多。12月5日~7日,2019年河南省麻醉质控中心年会暨第一届中国气道管理大会暨第二届中原-国际麻醉与脑科学高峰论坛在郑州举行,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黄宇光在会上呼吁:肌松监测应成为麻醉科的常规手段。
    据黄宇光介绍,全球每年大约有2.34亿人做手术,平均每25人当中就有一个要做手术,而手术患者中70%以上需要全身麻醉。做全身麻醉后需要达到什么效果?第一是患者睡着了;第二是不能感觉到疼痛;第三是让肌肉松弛,给手术创造条件;第四是术前或术中患者没有应激反应,即减少伤害性刺激的传入。
    “要完美达到这些效果,除了要控制好麻醉深度外,还要给予患者肌松药。这是麻醉医生的看家本领,因为一旦给予肌松药之后,患者就没有自主呼吸了,这时需要借助医学设备维持患者呼吸。麻醉医生同时需要随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黄宇光说,什么时候给予肌松药、患者用药后肌肉松弛得好不好,以及手术做完拔掉气管导管或拔除喉罩时,患者的呼吸有没有彻底恢复,这是麻醉的关键点,也是临床中麻醉医生需要监测的重点。
    然而,在现实中,很多医院还不具备肌松监测的条件。黄宇光分析说,这主要是因为肌松监测对方法学有一定要求,麻醉医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避免很多因素的干扰并保持手的稳定,操作起来不太容易。此外,肌松监测设备在很多医院尚未普及。这就造成了目前很多麻醉医生凭经验使用肌松药,而不是依靠客观监测的数据。这种情况的存在,导致了一定的风险。比如,全身麻醉的患者醒了,医生为其拔了气管导管,但是由于缺乏肌松监测,患者的身体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患者就会出现垂死挣扎并伴随恐惧的症状,这种感觉如同陷在烂泥里面出不来或踩在棉花上走不动。医生若能及时发现,及时为患者戴上氧气面罩或借助其他医学设备维持呼吸,患者就会被及时抢救回来;倘若不能及时发现,患者就会面临生命危险。
    基于此,黄宇光在多种场合呼吁肌松监测成为医院麻醉科的常规手段,这样方能实现安全麻醉、学术麻醉、品质麻醉、人文麻醉,才能让患者更舒适。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