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洛阳新闻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专版
 
第七版:诊治参考
 上一版    下一版  
如何区分耳石症与颈源性眩晕
寻医问药
“心灵之舟的摆渡者”
郑州市疾控中心将治霾工作落到实处
正确认识阿尔茨海默病
1
11 1 2019年12月12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如何区分耳石症与颈源性眩晕
 

□王 琳

临床表现不同
    耳石症是耳鼻喉科的一类典型外周性前庭功能异常而引发的疾病,临床症状的主要特点为头部位置相对于重力方向改变而突发眩晕。眩晕为旋转性,多数持续1分钟左右。这类疾病的临床症状具有区域局部反应的特点,即并非所有患者均可出现不良反应,具体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心律不稳等。
    另外,患者感官上还会出现身体漂浮感强烈、平衡感下降以及幻视等。从临床症状的出现时期判断,主要在晨起躺下、翻身时发作,发病前无任何先兆,重复诱发体位眩晕可重复出现。特征性位置性眼震是其重要体征。
    颈源性眩晕则是骨科和眩晕门诊典型疾病。主要原因为椎动脉发生压迫而引起头晕。该疾病是一种由于颈椎源性病变,导致椎动脉供血障碍,引起小脑和内耳的血液循环障碍,继发眩晕或头晕。颈椎小关节紊乱可能是导致眩晕或头晕的直接原因。
    头晕的主要特征为头晕眼花,感觉身体漂浮,走路感觉踩在棉花上面,担心会摔倒或害怕失去意识等。多在头颈出现较大幅扭转、低头、仰头时诱发,多伴有耳鸣、恶心、视力模糊、平衡失调等。头部姿态异常,颈肩部疼痛是其主要体征。
发病机制不同
    关于耳石症的发病,通常有两种不同的机制类型:第一,由于患者出现半规管管内结石症而引发耳石症。发病时,患者位于椭圆囊囊斑上的耳石颗粒出现脱落现象,而经脱落进入了半规管的管腔内。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人体的头部位置发生与重力方向偏移改变,颗粒则会在重力作用下,发生移动,在管壁上发生摩擦。在这个过程中,内淋巴也是处在流动状态下的。而后,壶腹嵴帽就会同时发生偏移。这一系列偏移和变化,会在人体感受上带来上述体征和临床症状。
    第二,耳石颗粒会黏附于壶腹嵴帽,使其自身在淋巴系统内的密度发生变化,对重力的敏感度也会发生改变。这也会导致上述症状的出现。
    椎动脉型颈椎病则是由于长期姿势不正确、劳损、外伤等因素导致颈部椎间盘变形、颈椎骨质增生、炎症等组织病理性改变,进而引起颈椎生理构造发生变化,椎骨结构的内部和外部平衡遭到破坏,进一步导致其内部的血液流通发生障碍,神经脊髓受压迫,从而出现相应症状。
诊断标准不同
    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出现颈源性眩晕,曾伴有猝倒发作;多伴有耳鸣及听力障碍、视力模糊等;旋颈试验阳性;X线片显示钩椎关节骨质增生或节段性不稳;除外心源性、脑源性、耳源性以及眼源性眩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PPV)诊断标准:相对于重力方向改变头部位置后,呈现反复发作的特点,且发作时的眩晕感并不会持续过长时间,一般不超过60秒;在进行位置试验时,患者出现眩晕,并伴有位置性与特征性都十分明显的眼震现象;排除其他有相似症状的疾病,比如前庭功能异常而引发的偏头痛、前庭阵发症、中枢神经异常引发的眩晕、梅尼埃病以及心理精神原因导致的眩晕现象等。
治疗方法不同
    耳石复位治疗:该治疗方法操作流程相对简单,且可自由选择是否借助仪器完成检查操作。需要注意的是,对有严重颈椎病或严重心脏病的患者要慎重采用徒手方法进行复位治疗。
    后半规管BPPV,可用埃普利复位法进行治疗,必要时可对此方法进行改良;水平半规管BPPV,可采用Lempert(音译为朗佩尔)疗法或Barbecue(烧烤)翻滚疗法等。采用手法复位结合药物治疗能够明显缩短病程,通常立竿见影,疗效显著,且简单安全,预后良好。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以调理、练功、调曲为主要原则;在治疗方式上,综合应用徒手治疗、针灸治疗、内服外敷用药以及颈椎功能锻炼等方法,从而达到恢复颈椎正常生理位置,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的目的。针对临床症状,两者皆可给予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如胞磷胆碱、倍他司汀、盐酸氟桂利嗪胶囊、银杏叶制剂、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等。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人民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