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 须 通讯员 刘 磊 张艺丹
“健康对老百姓来讲,就是不得病或少得病;而对医者来讲,就是做到‘防住病’和‘治好病’。巩义市总医院的组建,将实现县、乡、村一体化管理,可以有效解决基层百姓看病路远、花费时间长、成本高、医疗资源短缺等焦点问题。”在12月4日的巩义市总医院揭牌仪式上,巩义市总医院党委书记、院长乔来军说,今后,巩义市基层的百姓看病将会更近、检查更方便、医疗服务更全面、治疗费用也会持续下降;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百姓再也不用到市医院排队看病了,只需要到村卫生所或是镇卫生院即可解决。 根据巩义市委市政府的统筹谋划,巩义市总医院由巩义市人民医院牵头,涵盖巩义市妇幼保健院和全市18个镇卫生院,这意味着“以巩义市人民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所为基础”的巩义市紧密型医共体的初步形成;同时,这也标志着巩义市在加快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事实上,站在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的层面来看,为了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帮助基层患者尤其是农村患者在家门口得到优质医疗服务,早在2017年9月,巩义市人民医院就与站街镇中心卫生院、孝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涉村镇卫生院等21家基层医疗机构协作,建立了县级医疗共同体,努力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的工作目标;同期,推出了覆盖巩义市18个镇的适时心电网络系统,安装60多台动态心电监护仪、277台常规心电监护仪,连接325家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24小时实时动态心电监护。截至2018年9月,该医共体心电网络远程会诊平台,已会诊常规心电图27131例,会诊动态心电图1569例,转诊128例,抢救了117例心梗患者。 “成立巩义市总医院,构建紧密型医共体,加快优化医共体内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使患者在村镇就能获得与市级医院同质化诊疗,是引导巩义市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解决基层患者看病难问题的重要抓手,必将为巩义市卫生健康事业快速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揭牌仪式上,巩义市市长袁聚平说。他希望巩义市总医院不断创新,坚持以医疗技术为支撑、以信息平台为纽带,发挥好龙头作用,统筹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成立巩义市总医院,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紧密型新型医疗服务体系,将打破县域内医疗机构横向纵向壁垒,进一步促进县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让群众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郑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付桂荣说,这也意味着新征程、新挑战,更是巩义市卫生健康事业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快速发展的新起点。 付桂荣希望巩义市卫生健康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要有敢于面对困难的勇气,善于破解问题的智慧,齐心协力,不辜负市委市政府的嘱托,不辜负巩义市84万人民的期盼;要扛牢责任抓问题,把每个岗位的责任细化,创新工作模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合力;要突出重点抓落实,一个方案规划再好,都要归根结底到落实上,不抓落实等于零;要根据实际情况完善基层收入分配机制,在技术支持、人员培训、对口帮扶等方面大胆实践,整体谋划,分步实施,量力而行;要做好健康教育管理工作,促使人力、技术、设备资源快速下沉,统筹资源用活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