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专版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三版:管理论坛
 上一版    下一版  
关于如何建设研究型医院的思考与探索
医生需要精诚更需要平和与包容
医院里的“火眼金睛”
1
11 1 2019年11月23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医院里的“火眼金睛”
 

医院里的“火眼金睛”
□张雅淇

   在巩义市人民医院有这样一个团队,他们通过高质量的图像、用高水准的扫描方法,得出准确的影像报告。
    这个团队的领头人李占吉,作为巩义市人民医院CT室的元老之一,30多年来早已练就“火眼金睛”,一眼看过去,就能发现问题的关键。
    “一个优秀的影像医生,必须做到目光敏锐、细致入微、功底扎实、考虑全面,必须为自己出的每一份报告负责。对报告负责就是对患者和生命负责。”这是巩义市人民医院CT室主任李占吉时常告诫年轻医师们的话语。
    李占吉也用实际行动为年轻医师们做了最好的示范。他每天早上7时50分准时召开“读片会”,带领着科室20多位医务人员,分析前一天的疑难问题,再集体学习新的知识。这样的例会,他一坚持就是20多年。
    做一个检查听起来很简单,但一套流程做下来真的不容易。
    CT室作为影像大科,遇到的急诊患者较多,每天要接待上百个患者,拍摄上万幅图像。CT室出具的检查结果,是临床医生判断患者病情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对待每位患者,李占吉都不敢有丝毫松懈,生怕错看、漏看。
    为了及时了解临床情况,李占吉创立了“追随”工作法,每天去病房查房、跟主治医生交流,达到实践与理论的“零误差”。
    有一天,CT室来了一个车祸外伤的急诊患者。当时,肇事司机逃逸,患者身边没有一个亲人,是急诊科医生推着患者赶来做检查的,以排除重要器官的损害。但是,患者情绪躁动,无法配合完成检查。这时,李占吉直接跑进检查室,用双手按住患者,直到患者完成检查后,他才发现自己连防辐射的铅衣都没穿。对此,他毫不在乎地说:“没事,一次没穿铅衣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如果患者不赶紧做检查,万一病情突然恶化……”
    “有人问我是否喜欢这份工作?其实,喜欢与否都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要认真对待每一张片子,因为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李占吉笑着说。
    可以说,有了影像科,有些外科手术才从“能做到做好”、从“做好到做精”;有了影像科,内科与外科才能“联合贯通”。
    因为工作的重要性,李占吉不断追求完美,不断学习,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拓宽视野,并利用网络进行远程影像会诊,与国内知名专家进行病例讨论及交流,不断提高CT室的诊断水平。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医疗设备更新迭代很快。每当有了新设备,李占吉就带领科室人员提前学习设备的运作知识,记下了一本又一本学习笔记,内容精细到设备运行的各个流程,以及关机后的基本维护。
    目前,巩义市人民医院CT室共有两台CT,一台是64排螺旋CT,另一台是128排螺旋CT。随着多层螺旋CT的出现,CT对心血管病变,尤其是冠状动脉病变的检查诊断有着极高的临床价值。
    巩义市人民医院CT室的医务工作者,用责任为群众的健康护航。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