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
PDF版查看  第四版:专版
 
第二版:动态
 上一版    下一版  
对新举办医养结合机构 郑州实行备案制管理
全省首例5G网络远程指导介入术在鄢陵县中医院开展
漯河市源汇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辖区内医疗机构,以“人人参与患者安全”为口号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
水喝多了 小心“水中毒”
华中阜外医院成功为“袖珍宝宝”修补心脏
乘客突然发病 医生伸出援手
平顶山市湛河区“三方会审”制度共护医保基金安全运行
开封市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远离慢性病
1
11 1 2019年9月21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远离慢性病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远离慢性病
本报记者 杨 须  通讯员 安伟锋  文/图

活动现场

   如何减盐、减油、减糖?科普专家推荐的小窍门就是:坚持使用控油限盐壶;烹饪时少放盐与酱油,尝试用辣椒、大蒜、醋和胡椒等为食物提味;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少吃或不吃榨菜、咸菜,以及腊肉香肠等酱制食物;多用蒸、煮、炖、焖、拌等健康烹饪方式。9月18日,在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庙王村,2019年河南省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月暨“915”(谐音“就要5克”的减盐理念)减盐周活动正式启动。
成人每天用盐量不超过5克
老人和孩子还要酌量减少
    在活动现场,健康科普专家利用限盐勺等工具进行现场演示,将健康饮食方式传授给当地村民——成年人每天食用5克盐就够了,用盐量相当于一啤酒瓶盖儿的含量,老人和孩子的还要酌量减少。
    村民王阿姨说:“我没注意过用盐量,买回来都倒进盐罐了,用的时候也是凭感觉。”但她同时坦言,患有高血压病的丈夫“盐味”最重,总感觉饭菜不够咸。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郭万申说,伴随着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糖尿病、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已成为影响百姓健康的重要疾病;不久前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指出,合理膳食以及减少每日的食用油、盐、糖摄入量,有助于降低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病、脑卒中、冠心病等疾病的患病风险。他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让大家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学到有用的健康知识,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为健康中国、健康中原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统计显示,现在我们国家每人每天平均盐摄入量是10.5克,远远高出世界卫生组织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每人每天不超过5克’的推荐量。”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与慢性病防治研究所副所长何景阳说,盐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也是人体内钠元素的主要来源,但凡事都有度,“盐值”过高会给健康带来一系列不利因素,最直接的就是会使人患高血压病,而高血压病又是引发脑卒中、心脏病及肾脏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另外,吃盐过多还会增加胃病、骨质疏松、肥胖等的患病风险。
    那么,怎样才能准确掌握每天的食盐量呢?“5克盐大约为一啤酒瓶盖儿的含量。”何景阳说。他建议大家在家中备一个定量盐勺,做饭时根据吃饭人数和菜量来调整用盐量。
警惕“藏起来”的盐
    据2015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居民钠元素的主要来源是盐、酱油等调味品。同时,速食制品、肉制品、烘焙和膨化类食品中也含有较多的钠元素。统计数据显示,在河南,每人每天平均盐的摄入量是9.13克,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另外,盐还可能隐藏在我们感觉不到咸的食品当中,比如挂面、坚果、冰激凌等。”何景阳说,“大家日常在挑选食品的时候需要注意查验营养成分表,选择那些钠元素含量比较低的食品。‘隐形’盐的大量存在,是居民在减盐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就人均推荐食盐摄入量由6克减少到5克的问题,有关人员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最新标准,相关部门将推荐量做了修改。
日常减盐有技巧
    “减盐需要循序渐进,减少食物中15%以下的盐含量,往往不会被人们察觉。”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与慢性病防治研究所李莹说,我们的味蕾也是有适应性的,一般一两个月就能适应清淡的饮食口味。
    “用辣椒、大蒜、醋、胡椒等代替酱油、蚝油、豆瓣酱、鸡精、味精、番茄酱等调味品为食物提味,也可减少盐的摄入量。炒菜等快起锅时再放盐,凉拌菜等吃时再放盐,这样可以达到放较少的盐量却又有明显咸味的目的。”李莹说。
    在活动现场,工作人员还通过放置海报、悬挂宣传条幅、发放减盐减油支持工具,传授群众减盐、减油、减糖和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的相关知识和生活技巧,引导大家远离慢性病困扰,起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