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华中阜外医院完成首例“改良经皮肺动脉球囊扩张术” |
|
本报讯 (记者史 尧 通讯员朱之韵)近日,来自开封的索先生在家人的陪伴下,高高兴兴地出院了。而就在不久前,他被可怕的“蓝嘴唇”困扰,生活质量受到了严重影响。 患有“蓝嘴唇”的索先生看起来与常人无异,但绝对不能过度劳累,有时只是爬爬楼梯或者多走几步就会气喘吁吁,嘴唇青紫。4个月前,他无明显诱因出现了双下肢水肿,并感觉麻木,同时伴有干咳、乏力、气短、胸闷、声音嘶哑症状。在当地医院检查后,索先生被诊断为肺栓塞肺动脉高压并接受了治疗。一段时间后,因为水肿一直间断发作,他再次前往当地医院进行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其右心增大、重度三尖瓣反流、重度肺动脉高压、轻度主动脉瓣反流、左室舒张功能减退。 为了寻求进一步治疗,索先生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华中阜外医院结构性心脏病科,完善检查后,他被诊断为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慢性阻塞性肺病、肺部感染。 据介绍,肺动脉高压是一种罕见、隐性、致命的疾病,是肺部的高血压,会导致右心功能衰竭甚至死亡。由于缺氧紫绀,患者的嘴唇通常呈现蓝紫色,因此“蓝嘴唇”就是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代名词。“这是一种诊断难、治疗难的疾病,包含多种属于罕见病的类型,被称为‘心肺血管系统的癌症’。”华中阜外医院结构性心脏病科主任医师程江涛说,如果不治疗,患者平均存活年限不到3年;肺动脉高压恶性程度高,使用靶向治疗药物能明显改善症状,延长患者生命,但相关治疗药物价格昂贵,联合抗凝等治疗,每年的费用近20万元;手术和介入治疗是目前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考虑到患者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具体类型,专家团队经过讨论并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制定了“改良经皮肺动脉球囊扩张术”治疗方案。据了解,肺动脉球囊扩张术最早在日本实施,但手术风险较大,死亡率较高。为了提高手术成功率,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荆志成教授带领团队对手术进行了改良,运用FFR(血流储备分数)压力导丝,根据远端和近端压力,精确扩张肺动脉血管,大大提升了手术成功率,减少了急性肺水肿等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此前,这项技术仅在北京、上海等地开展。 8月29日,华中阜外医院导管室内,程江涛及华中阜外医院首席顾问专家徐希奇成功采用经皮入路,穿刺右股静脉,通过3根导管,利用压力导丝把球囊植入,术中扩张了5支狭窄的目标血管。术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肺动脉压力明显下降,无肺水肿等手术并发症。这是河南首例“改良经皮肺动脉球囊扩张术”,标志着华中阜外医院在肺动脉高压诊治上再上新台阶,肺血管病诊疗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