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南阳聚焦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病防控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八版:乡医课堂
 上一版  
坚守普外岗位三十载的“老兵”
流行性感冒的诊断和预防
每周一练(卒中、痹证的中医健康管理)
1
11 1 2019年9月12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坚守普外岗位三十载的“老兵”
 

坚守普外岗位三十载的“老兵”
——访新郑市人民医院人民路院区普外科一病区主任沈永生
本报记者 丁 玲  通讯员 谢奕潇  文/图

为患者检查身体

 

   走近沈永生,沉稳、朴素,不紧不慢的语调,给人一种亲人般的温暖。
    沈永生1989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毕业后就进入外科临床一线,现任新郑市人民医院人民路院区普外科一病区主任。沈永生从医30年,当初选择医生这份职业时的初心依旧真切,他不断学习和掌握先进的专业技术,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为一个又一个患者消除了病患。

 

外科医生要会用手术刀思考

   普外科是外科系统的基础,涵盖肝胆脾胰、乳腺、甲状腺、胃肠、下肢血管等,疾病种类繁杂,更具有挑战性。而普外科医生这个工作,刚好给了喜欢挑战的沈永生这个机会。经过多年历练,他已熟练掌握了普外科各种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对普外科各种疑难危重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也有很高的造诣。
    沈永生说:“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但需要注意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不要治好了一个病又留下另一个病。手术是不是必须做?怎么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医生的每一个决策都需要深思熟虑。”患者存在个体差异,制订治疗方案的时候要统筹把握,区别对待。手术无小事,外科医生的刀是救人的刀,外科医生做手术是为了祛除疾患,而不是去增加伤害,外科医生要用好手术刀。因此,沈永生推崇“因人施治,因病施治”的理念。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拥有曼妙的曲线,是每个女性所向往的。“切除乳房我接受不了,有没有其他方案?”在一次和患者沟通的过程中,沈永生了解到46岁的患者吴女士有这样的顾虑。
    原来,吴女士因乳房肿物入院治疗,被确诊为乳腺癌。但吴女士心理负担较重,并不希望乳房全切。综合吴女士的病情和愿望,沈永生带领团队不断地调整治疗方案。1个月的辅助化疗后,吴女士的乳房肿物缩小,然后行乳腺区段切除+前哨淋巴结清扫,术后再配合化疗,康复理想。目前,吴女士术后已满2年,随访情况良好。
    作为新郑市较早开展乳腺癌综合治疗的科室,沈永生带领团队推广乳腺良性肿瘤小切口手术及微创旋切手术,切口小,不显疤,术后恢复快;早期乳腺癌保乳技术以及各期乳腺癌的综合治疗技术,满足了不同女性患者的需求。

 

作为医者要明白患者的需求

   “感觉怎么样?有没有哪里不舒服……”8月初的一天,和一位主管医生沟通后,沈永生走向病区,他要去看看刚做完手术的患者。
    看望术后患者和新入院患者,一直是沈永生的工作习惯;及时和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后续治疗。
    “其实,医生去病房,在患者的病床前待上几分钟,即使话不多,患者都会很高兴。我们病区多是一些外科术后患者,患者需要更多的关怀。”沈永生从医30年,一直认为医生要到患者床边去,做面对面的沟通。
    沈永生认为,外科手术从厘米到毫米之间的变化,差之千里。作为外科医生,要为患者尽可能减轻痛苦。
    普外科一病区主要专业为肝胆脾胰、乳腺、甲状腺及胸外。近年来,先进技术在科室应用比较多,比如甲状腺癌术中注射纳米碳,使甲状腺及周围淋巴结充分染色显影,避免损伤甲状旁腺及喉返神经,完整切除甲状腺,淋巴结清扫完全,手术治疗更安全。
    今年3月,50岁的患者李女士因甲状腺肿物入院。经详细检查,李女士被确诊为左侧甲状腺癌合并淋巴结转移。沈永生为其制定了严密的治疗方案,小切口下行甲状腺根治+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手术非常成功,目前李女士恢复顺利。
    精准、微创、高效是外科学的发展方向,除常规切口手术外,微创腔镜手术已成为外科医生的基本要求。
    腔镜技术作为微创外科的代表性技术,在普外科已被普遍运用,如腹腔镜微创治疗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囊炎、肝囊肿、肝脏肿瘤等疾病,配合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损伤小、恢复快、技术成熟;并开展了经脾肝穿胆道造影及置管术治疗晚期胆道及胰腺肿瘤,正在逐步开展ERCP(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胆道疾病及胰管疾病。
    胸外专业方面,积极开展高清晰胸腔镜手术,仅需1~3个胸壁小孔,即可完成肺大泡切除、肺叶切除、纵隔肿瘤切除等以前需要开胸才能完成的手术,创伤小、费用少、恢复快,5~8天即可出院。

 

外科患者的护理要细致周到
    “醒醒,醒醒,不要睡,试试握握手?”在朱宝的呼唤下,患者刘老先生睁开了眼睛。这是术后患者被送回病房的场景,对于普外科一病区护士长朱宝和她的护理团队来说,这是她们每天工作的日常。
    沈永生介绍,护理是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普外科的一名护士,术前、术后的观察和护理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术前准备要完善,否则会耽误手术进程;术后患者伤口是不是一直疼痛,有没有渗液,什么时候需要换药,饮食有没有按照要求来做,体温是不是正常……这些都需要护士在工作中认真仔细地观察。
    普外科是一个节奏相对较快的科室,因为经常会有一些急症患者需要处理。在处理的过程中,有些患者要立刻输液、抽血,有些患者要立刻进行手术,这就要求护士们必须勤快、利索、胆大、心细,必须用最饱满的工作状态,争分夺秒去做好护理工作。
    “普外科术后患者,各种医疗管道多,心理负担重,护理人员要适时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和支持。”朱宝坦言,沈永生是一位热情、工作认真、原则性极强的主任,但工作之外,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沈永生则是一位温暖的长者。

 

科室管理要宽严相济
    “不同的患者,不同的性格,沟通时要讲究方式和方法。除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外,多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用最好的、代价最小的治疗方案,帮患者解决痛苦,永远都是第一位的……”在医生办公室,沈永生正在和科室里的年轻医生们沟通医患关系的处理方法。
    这是沈永生日常工作的一个瞬间。科室管理,沈永生自有一套方法——宽严相济、业务管理,沈永生要求严格、精益求精。
    一个有活力的团队,需要一个有创造力的领航者。外科工作琐碎而具体,多读书、多学习,可以增加见识开阔眼界,与时代同步。
    从医30年,沈永生不断接触前沿技术,他将这种进取的心态传达给科里的年轻医生们。为此,他制定了严格的科室管理规章制度,注重科室业务培训,每周四针对疑难病例进行讨论,大科会诊,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定期选派科室医务人员去上级医院学习,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在日常工作中与上级医院积极沟通,开展远程会诊,解决疑难问题。
    “在专业上,沈主任对我们一向是高标准、严要求,督促我们多学习、多积累、多做自我剖析,及时发现不足之处……”普外科一病区主治医师吕东阁说。
    “在医学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科室如何健康发展?”在沈永生看来,除了手术技巧的磨炼,更需要理念技术的不断创新。医生需要不断学习,紧跟学科前沿的发展方向,不断更新思维,始终保持核心竞争力。
    从事外科临床工作30年,在最接近生死的地方,看惯了人性冷暖,看多了悲欢离合,沈永生内心也因此变得更强大。他说,医者父母心,既然选择了从医,就应该为患者着想,做患者信赖的医生!
    30年,弹指一挥间,最初的梦想萦绕心头,最初的信念不曾改变,怀揣赤子情怀,将患者放在心间,将指引他一步步走得更远!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