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一版:要闻
 下一版  
群众在健康小屋检查身体
三代人的妇幼健康梦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医院管理人员来郑接受培训
她用镜头表达感动
应对药品紧缺,先让药品储备制度“落地”
1
11 1 2019年9月5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三代人的妇幼健康梦
 

三代人的妇幼健康梦
本报记者 刘 旸

每天清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社区与外联办公室的李亚丽都会准时开启母婴热线咨询工作:拿起电话、解答疑问。坚守在母婴安全保障工作最前线的她,最大的愿望就是为新妈妈们提供更多更专业的妇幼健康咨询服务。
在距离郑州市妇幼保健院42公里的新密市妇幼保健院内,李亚丽的姑姑、该院院长李彩红正从手机系统中调取前一天全院妇幼健康服务情况。关心每一位入院患者,关注每一位保健对象,在刚刚搬入新址9个月的新密市妇幼保健院里,她有太多工作要完成。
与此同时,李亚丽的奶奶,原密县妇幼保健所第一任所长、今年82岁的陈喜凤依然在关心最新妇幼健康政策的落地。
“看到现在妇幼健康政策这么好、保健院职工干得这么好,我放心啦!”这是这些年,陈喜凤每每谈起妇幼健康工作,总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李亚丽、李彩红、陈喜凤,她们是一个家庭里的三代妇幼工作者,她们手中传递和坚守的正是“保障妇女儿童健康”的健康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家三代妇幼工作者在接续奋斗中坚守基层、实现梦想,也见证着新中国成立70年来河南妇幼健康事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每一次革新。
坚守:群众的需要,催生干事的决心
1969年12月,长期在农村基层担任妇女干部的陈喜凤第一次接触妇幼健康工作。
“当时在广大农村开展妇女病筛查,让我一下子喜欢上了这个工作,觉得非干不可。”陈喜凤回忆道,一次进村入户筛查,就可以帮助一位女性甚至一个家庭摆脱疾病困扰,这给她带来的震撼是巨大的。于是,她快速转型,成为原密县卫生防疫站主抓妇女保健工作的负责人。
“3个人的小团队、2间旧瓦房,就是我们当时做妇幼工作的全部家当。”陈喜凤说。
实际上,当时的中国农村地区普遍缺乏医疗场所、缺少医疗人员,“把小病拖成大病”是普遍现象。
那时,缺乏妇幼健康专业技术的陈喜凤并没有被基层落后的工作条件吓倒,而是选择和另外两位懂技术的同事一起学习新技术、新筛查方法,开启当地妇女病筛查的新方式——走村入户、定点包乡。
5年时间里,陈喜凤和同事们走遍了总面积1001平方公里、1/3为山地的新密的每一个村落。
“不通车、没有路,我们就走着上山;不通电、没有场所,我们就背着器械、工具上山。”陈喜凤说,自制扩音设备宣传、挨家挨户摸底筛查、登记造册收集第一手资料是工作常态。伴随着一次次筛查的深入,新密妇女病多、宫颈癌高发的状况更让她们焦心。
时至今日,陈喜凤还清楚地记得这样一组数字:累计筛查76446人,其中宫颈癌患病人数为483人,宫颈癌发病率为603.88/10万,发病人群中超过60%为晚期癌症。
“这是1974年我们得出的新密宫颈癌发病率,当时排在全国县级发病率第二位。我们将数据上报国家后,立即引起了主管部门的重视,新密马上被列入国家最早一批宫颈癌防治干预试点地区。”陈喜凤说。
随着国家宫颈癌筛查、防治等项目的落地,一次更大范围、覆盖新密城乡妇女的健康检查开始了。不少当时国内知名的妇产科专家、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先后来到新密,指导、帮助建立县、乡、村三级妇女保健队伍。
“我们向国家、省里的专家学习,抽调新密医疗机构外科、妇产科医生,组建了3个巡回筛查小分队。队伍既是宣传队,又是医疗队,还是手术队。”陈喜凤回忆说,第二次筛查侧重于对县级妇产科医生、乡村医生、基层妇幼保健员的技术培训,这也让新密第一次有了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妇女保健队伍,“村级会筛查,乡里能检查,县里能治疗,重症再往上级转,当时新密的宫颈癌防治技术已经全省领先。”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妇幼健康事业的改革从此开始。放眼新密,越来越多筛查出的宫颈癌高危人群、患者来找陈喜凤治疗。当时,没有足够的接诊场所成了陈喜凤和同事们再次面临的困难。
陈喜凤说:“盖房子!”随着新密宫颈癌筛查工作的深入开展,各级政府的医疗卫生投入也多了起来,“原密县卫生局划拨了建房资金,我们发动所有职工自己动手盖房子。”
没有钢筋、泥沙,职工们自己买;人手不够,保健员们齐上阵。就这样,1979年年底,原密县妇幼保健所有了独立办公的4层小楼并正式挂牌,陈喜凤成为这里的第一任所长。
传承:妇幼人的信念,激发创新的动力
1981年,陈喜凤离开原密县妇幼保健所,到原密县卫生局工作,主抓全县的妇幼健康工作。此时,她的女儿李彩红开始了学医生涯。
“我在童年时期见母亲的时间非常少,她不是下乡普查,就是在保健所培训。每次见面,母亲给我说得最多的还是保健所的事儿、农村妇女防病的事儿。”李彩红说,这样的耳濡目染让她觉得像母亲一样到保健所工作是让人自豪又理所应当的事。
1987年,李彩红从医学院校毕业,来到原密县妇幼保健所,成为一位儿童保健医生。“当时我们没有儿科、更不理解什么是儿童保健,就到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学习相关知识”。
1989年,原密县妇幼保健所儿科成立,一年,这里的30多张床位就满负荷接诊患儿。这让李彩红和同事们觉得第一次创新和探索特别有意义。随后的20年,像李彩红一样勇于创新的新密妇幼健康工作者,将儿童保健、妇女保健、妇女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相关的卫生健康服务半径不断拓展;经过4次改扩建的原密县妇幼保健所,也在这期间更名为新密市妇幼保健院。
“我2012年接任保健院院长时,母亲就告诉我一定要继续把基层妇女儿童的事做好,新密妇幼健康县、乡、村网底不能破。”李彩红说,这也是她当院长后关心的“第一大事”。
结合当时农村妇幼健康工作融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妇幼健康工作主要指标和基础设施建设被纳入各地新农村规划,县、乡、村三级妇幼健康网络开始逐步健全和强化。
从那时起,李彩红和同事们摸索建立妇幼健康服务管理机制,打破了原有保健与临床科室分设的格局,开始尝试以服务人群为中心、保健与临床相结合的服务模式;明确县级妇幼保健院是县级龙头,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枢纽,村级集体卫生室(包含妇幼保健员)是网底的基层妇幼健康服务基本构架。
“新密的许多探索得到了省级、国家级专家的肯定,‘新密模式’在省内、国内推广,不少妇女儿童疾病的数据也成为世界卫生组织多项研究的参考数据。”李彩红说。
2016年,经过5次改扩建后的新密市妇幼保健院老院区已经出现“饱和”状态。李彩红有了和母亲一样的想法:盖房子、建设新院区,为妇女儿童提供更好的就医、保健环境。
2018年12月30日,新密市妇幼保健院整体完成搬迁,在新院区主建筑裙楼的两翼分别设立了妇女保健部和妇女诊疗服务科室、儿童保健部和儿童诊疗服务科室。在相对独立的分区里,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于妇幼健康服务、儿童辅食添加家长课堂、儿童早期发展课堂等特色服务,再次得到了创新和发展。
新密市妇幼保健事业的发展是河南妇幼健康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2019年8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在河南参加妇幼健康促进行动推进会时来到新密市妇幼保健院。看到新密妇幼健康服务的创新发展,她说,新密市妇幼健康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幼健康工作的理想模式,基层三级妇幼健康网就要像新密这样织。
开拓:薪火相传,促进妇幼健康事业健康发展
陈喜凤、李彩红,从1969年到2019年,两代妇幼人坚守了50年。
如今,让陈喜凤关心关注了一辈子的宫颈癌防治事业已经取得重大突破。从2008年年底到2018年年底,新密市的宫颈癌发病率由238/10万降至36/10万,新密市也加入了全国宫颈癌低发病地区行列。一次宫颈癌完善检测花费40多元、宫颈癌手术根治术花费3000余元的低成本的宫颈癌防治方法已在全省县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推广。
自2011年起,河南率先在全国实施城乡居民免费婚前保健服务。自2017年以来,河南连续3年把妇幼健康相关工作纳入全省重点民生实事,每年预算经费约6亿元。2018年,全省婚检率达到76.45%、产前筛查率达到64.05%、新生儿“两病”(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筛查率达到96.49%,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达到95.66%,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全省出生缺陷预防体系更加牢固,建立了完善的三级预防服务体系。
如今,李彩红和同事们在新密市探索出的基层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经验已经在全省推广;着力强化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体系建设,建立长效机制,提升县级妇幼保健院综合服务能力的新密探索,正在参与河南县域医改中的妇幼健康工作创新。
自2018年起,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实施《河南省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提升计划(2018~2020年)》,连年将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建设列入重点工作;省委、省政府也将该计划列为全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重点任务,加大推进力度。全省初步构建了以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为龙头,以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产科、儿科等妇幼健康服务科室为支撑,以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妇幼健康服务网络。
“在奶奶、姑姑之后继续从事妇幼健康工作,让我觉得使命光荣、责任重大。随着健康中国、健康中原建设的开展,随着妇幼健康促进行动的实施,我对自己从事的妇幼健康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大家庭里的第三代、今年29岁李亚丽说。
如今,作为河南年轻一代妇幼健康工作者的代表,李亚丽正在和全省同行一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致力于让妇幼健康服务更贴近、更可及,致力于探索符合河南实际的妇幼健康发展之路。
“这样的一家三代人,让我们看到了家风的传承、初心的坚守,也看到了全省妇幼健康工作的时代变迁和发展脉络。”8月27日,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谢李广说,河南省妇女儿童约6600万人,做好妇幼健康服务工作,事关每一个家庭的幸福,也是我们每一位卫生健康工作者的责任和努力的目标。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