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病防控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二版:动态
 上一版    下一版  
迟到50多年的医药费
为四岁女孩再植“断掌”
怀孕差点要了命 原因竟是脂肪肝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洛阳让村医培训更精准
濮阳市油田总医院自助医疗服务平台投入使用
660克新生儿的114个日夜
发现外泌体在卵巢癌转移中的新机制
推进垃圾分类,“码上”回收过期药品
新乡市职防所开展健步走活动
第二届“一带一路”中部康复高峰论坛暨第四届国际康复设备博览会在安阳召开
许昌举办第二届健康科普能力大赛
信阳市卫生健康委扎实做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
为儿童体检
1
11 1 2019年8月27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发现外泌体在卵巢癌转移中的新机制
 

发现外泌体在卵巢癌转移中的新机制

    本报讯 (记者史 尧  通讯员曹 咏)近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史惠蓉教授团队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段震峰教授团队联合研究,发现了外泌体在卵巢癌转移中的新机制,揭示了外泌体在卵巢癌转移前生态位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可作为液体活检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卵巢癌是最致命的妇科恶性肿瘤,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并伴有广泛的腹腔内转移。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29%,如果发现及时,早期患者5年生存率可提高至70%。当前迫切需要表征卵巢癌转移和相关生物标志物的机制,以便更早地诊断和治疗卵巢癌患者。各种研究表明,外泌体在肿瘤的发生、生长、凋亡、免疫应答和化疗耐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史惠蓉等在论文中系统阐述了外泌体在卵巢癌转移前生态位形成中的作用机制。转移前的生态位是在广泛转移之前,由原发肿瘤分泌的外泌体在其他部位预先构建微环境,这种微环境通过外泌体诱发的免疫抑制和逃避、血管生成、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和重塑局部基质的肿瘤巨噬细胞介导,使外泌体成为强大的致瘤因子和诊断生物标志物。“在卵巢癌中,外泌体在腹水和血液中均可检测到,使其易于进行微创诊断并成为早期靶向治疗的潜在靶点。”史惠蓉解释说,这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卵巢癌发生转移的机制,对卵巢癌的临床早期诊断及靶向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据了解,此次新发现的相关研究论文已经在肿瘤领域国际权威期刊《Molecular Cancer(分子癌症)》在线发表。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