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月大的孩子肺动脉瓣重度狭窄 专家不开胸 巧治先心病
本报讯 (记者冯金灿 通讯员李 红)4月22日,出生56天、体重仅5公斤的吕小宝(化名)在河南省胸科医院接受了河南省首例经皮股静脉途径球囊扩张术治疗低体重小婴儿肺动脉瓣重度狭窄后,康复出院。 今年3月底,出生刚一个多月的吕小宝在当地医院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经心脏彩超检查,发现孩子肺动脉瓣狭窄。当地医院医生建议家长把孩子送到上级医院就诊。 4月1日,父母带着吕小宝慕名来到河南省胸科医院就诊。在该院小儿心脏中心,专家经检查发现,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瓣重度狭窄,跨瓣压差达71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133.322帕),正常的在10毫米汞柱以内。同时,吕小宝还出现三尖瓣大量返流。 河南省胸科医院小儿心脏中心主任谌启辉说,身体正常的人血液循环是靠心脏的左心功能和右心功能来提供的,右心功能负责把血液送到肺里进行氧合,左心功能负责把氧合后的血液送到全身。如果右心功能不足,就会出现静脉系统瘀血,导致肝大、腹水等症状。右心系统功能不好还会影响左心功能,引起心脏衰竭。肺动脉瓣重度狭窄,意味着血流从右心室流通到肺动脉受阻,导致三尖瓣大量返流。如果不及时干预,三尖瓣、右心室及肺动脉瓣将发生不可逆转的改变,导致孩子生长发育缓慢,影响生活质量。 “要想解除肺动脉瓣狭窄,就要尽快手术。”谌启辉说,“由于孩子年龄太小,经过专家会诊,决定为孩子实施经皮股静脉途径球囊扩张术治疗低体重小婴儿肺动脉瓣重度狭窄。这种手术不需要开胸,可以在不使用体外循环的情况下进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费用少等优点。” 术前,河南省胸科医院专家反复确定病灶的精确位置,是在瓣上、瓣膜本身还是瓣下?左右肺动脉有无狭窄?最终,经超声、CTA(CT血管造影)反复确认,医生发现病灶位置在瓣膜本身,是粘连造成的,为单纯瓣膜狭窄和瓣环轻度狭窄,左右肺动脉发育好。 吕小宝的主刀医生之一、河南省胸科医院心血管六病区副主任医师李文说:“这个手术最大的难点在于孩子太小,因重度肺动脉瓣口狭窄,其瓣口直径仅2毫米左右,导管经几个转弯才能到达病灶,这犹如暗夜在迷宫中穿行或闭上双眼穿针引线一样困难。而且,这是我们第一次为月龄如此小的孩子做肺动脉扩张。导管进入肺动脉时操作动作要极为精细、轻巧,否则容易出现心律失常、心脏血管破裂。” 为了确保手术成功,术前,主刀医生谌启辉和李文还针对穿刺时几个血管的拐弯处上不去,治疗过程中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心脏血管破裂,右心室流出道出现痉挛等问题做了应急预案,可谓万事俱备。 4月13日17时,吕小宝被推进手术室。在手术间,灯火通明,医生们术前反复讨论、精确定位、步步为营,成功实施了经皮股静脉途径球囊扩张术治疗低体重小婴儿肺动脉瓣重度狭窄。 “为什么敢做这个手术?因为我们做了技术上和诊断上的充分准备。”谌启辉说,“我们之前曾做过30例经体外循环下的右心导管手术,又做过6例胸骨正中小切口肺动脉瓣下右室流出道穿刺球囊扩张术(杂交手术)。这次,我们在技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4月13日23时许,手术顺利完成。孩子术后压差为19毫米汞柱,满足术后压差标准。 4月15日,孩子从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恢复顺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