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教授故乡行”活动第54站走进新郑市造福乡梓 助力分级诊疗 本报记者 杨 须 通讯员 樊改萍 王梦梦 文/图
3月9日上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郑大一附院)副院长闫新郑、妇儿党总支书记刘华云的带领下,来自郑大一附院心血管内科、皮肤科、放疗科、肿瘤内科、呼吸内科、妇科、血液科、骨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等科室的新郑籍专家、教授以及医务处、质控科、宣传处等相关工作人员一行35人来到新郑市人民医院解放路院区,参与启动“郑大一附院‘专家教授故乡行’新郑站”活动。新郑市人民医院是该活动走进基层的第54站。 新郑市政协副主席王艳红、新郑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李二峰莅临现场。当天8时30分,启动仪式在新郑市人民医院解放路院区门诊楼3楼第一会议室举行。新郑市人民医院解放路院区院长贾朝京,副院长王广军、王永强以及该院区全体中层干部和医务人员代表参加了启动仪式。仪式由新郑市人民医院解放路院区行政副院长高丽娜主持。 李二峰在启动仪式发言中指出:“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深入推进,基层群众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希望新郑市人民医院能以本次活动为载体,以家乡情为纽带,充分依托郑大一附院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品牌优势,进一步加强学习交流,通过名誉挂职、学科对接、巡回诊疗等形式,搭建起与郑大一附院的新型稳定合作关系,在新郑籍专家、教授的倾力相助下,为新郑市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更好地满足新郑市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专家教授故乡行活动’是我院为了深化落实新医改要求,针对基层开展的一项便民、惠民系列活动。以县域籍贯为基点,以故乡行活动为桥梁,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共享。”被聘请为新郑市人民医院解放路院区名誉院长的刘华云表示,本次活动只是新郑市故乡行系列活动的开端,郑大一附院新郑籍专家今后会经常“回家”,根据新郑市人民医院的需求定期组织相关活动,并不断丰富和完善合作机制,把外面的先进医疗理念、经验、技术带回来,尽己所能为家乡的医疗卫生事业添彩,以实际行动给父老乡亲提供保健服务。 在启动仪式现场,来自郑大一附院的史淑红、苗金红、董建增、于建斌、石永刚、吴文迅、徐玉生、宗红、刘红、王芳、任芳、赵彤杰、彭涛、孙剑瑞、寇红伟等专家被聘请为新郑市人民医院解放路院区名誉主任。在启动仪式结束后,董建增等名誉主任立即与新郑市人民医院相应科室的负责人以及业务骨干进行了对接,并通过专题讲座、门诊坐诊、会诊、教学查房以及手术指导等形式进行帮扶。“如果不能精准有效帮扶基层医疗机构提升技术,进而为基层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我们会深感不安。”在查房、义诊时,郑大一附院心血管内科专家董建增说。今后,他希望能和该院的同事们共同努力,为提升基层医疗技术,做出积极贡献。 “‘专家教授故乡行活动’的启动,必将引领本院区专科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贾朝京说,“始终围绕‘救死扶伤、治病救人’这一永恒主题,始终坚持‘让患者放心、让患者满意’这一核心宗旨,要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不断提高基层的医疗技术水平,确保‘基层首诊、双向转诊、90%大病不出县’的分级诊疗就医目标扎实实现。”贾朝京希望新郑市人民医院能够对接更多的上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进一步拓宽与郑大一附院的合作渠道和范围,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学科研、远程医疗等方面加强与郑大一附院合作,并通过常态化的教学、坐诊、培训、查房、手术示教等有效帮扶,让新郑市人民医院拥有更多的先进医疗技术,并以此把更好的诊疗技术下沉到新郑市县域和基层医疗机构。 同时,贾朝京要求新郑市人民医院解放路院区的全体医务人员,要以此为新起点,积极向各位专家教授学习,不断改进自我、提高自我,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强化医疗服务意识、创新医疗服务模式,进而为新郑市以及周边群众提供及时、便捷的诊疗服务。

活动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