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洛阳新闻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六版:视界
 上一版    下一版  
修订中成药说明书有利于中药规范化发展
“专家教授故乡行”活动第54站走进新郑市造福乡梓 助力分级诊疗
周世印:注重脏腑辨证 治病求本
回到中医药理论指导的正确方向
1
11 1 2019年3月12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回到中医药理论指导的正确方向
 

回到中医药理论指导的正确方向
□曹东义

   中医与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生死相依,共同走过了几千年。伏羲制九针,神农尝百草,岐黄论医理,扁鹊说脉学,仲景定经方,金元医学争鸣,温病学派崛起,中医创造了无数人间奇迹。其中,可以与四大发明媲美的一项学术,是中医向世界贡献了原创的免疫思想和实用的免疫技术——人痘疫苗。随后,中医药理论知识与诊疗技术逐渐被传播到欧洲,由此提供了消灭天花的“利器”。其间,人痘疫苗技术经过多位医家的运用和创新,扭转了瘟疫流行的局面。

国家提倡“中西医并重”

   在西医传入中国之后,中医的学术环境发生了变化。中医的核心理念不断被西化,中医理论不被承认等。这没有达到国家希望的“中西医并重”。
    在《中医药法》颁布之前,一些人仍然用过去的标准看待民间中医,对于很多确有专长人员从事中医医疗活动心存芥蒂,对于他们申报行医资格存在人为设置障碍情况。
    随着《中医药法》的逐步实施,中医药事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中医诊所备案制”“中医师承与确有专长人员考核之后获得执业资格”“中医经典名方无须临床就可以申请生产批号”、保护中医药传统知识等,中医人已经开始了积极探索,其中有一些问题需要逐步解决,比如中医科研导向问题、人才评价只重视SCI(《科学引文索引》)论文等仍然存在。

中医处于缺乏“中医学术引领”期

    在基层,很多县、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没有专职的中医药管理人员,而是管理西医医政的人员兼任,中医管理的“痼疾”依然存在,比如机构不健全、政策落实不彻底等现象。基层留不住中医人,留下来的老中医没有传承人员,造成基层缺乏中医药专业人员等情况。一些基层中医情况的统计数字虚高,掩盖了基层缺乏中医药服务的真相,让原本适合在基层蓬勃发展的中医药事业存在难以传承等问题。
    尽管国家出台了很多法规、政策鼓励中医药事业发展,但是,在学术上中医没有真正获得解放,中医仍然处于缺乏“中医学术引领”时期。
    一些学术界不承认中医的指导理论,认为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精津液等中医核心理念等不属于科学语言。这与《中医药法》的立法宗旨不一致,需要大力破除中医头上的“紧箍咒”,脚上的“裹脚布”。

中医有独特的治病优势

    目前,在德国等欧洲国家,参加练气功培训可以报销费用。参加练气功的人很少再服用化学药物,有利于摆脱医疗经济压力;美国士兵在阿富汗、伊拉克喜欢用针灸治疗疾病,是因为他们看到中医有独特的治病优势。
    目前,西方医学对于慢性病高发难治、药害严重普遍等问题,缺乏有效应对措施,认为中医药“简、便、验、廉”和治未病的优势需要发扬,这是解决医保难题的重要方法。

回到中医药理论指导的正确方向

    落实《中医药法》,要在政策保障上兴利除弊,取消与《中医药法》不相衔接的规定;政府重视,督导中医的医疗、教学、科研回归正道,树立中医文化自信,增强临床疗效,吸引优秀人才投身中医药事业,依靠“传承自觉助力体系自立”,这样才有利于传承、创新中医药。
    中医药行业应该做到“开展中医药服务,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中医药技术方法”。扭转中医西化、异化的局面,就应该回到“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的正确方向,这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正确道路。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在思想上把中医药的重要作用提高到应有的地位,为中医药的发展营造天时、地利、人和的社会氛围。
    (作者供职于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是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会长)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