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六版:视界
 上一版    下一版  
中医药文化是中医人的营养液
一袭白衣叙温情——访新郑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主任沈萍
善用中西医疗法治疗男科疾病
1
11 1 2019年3月5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中医药文化是中医人的营养液
 

中医药文化是中医人的营养液
□韦绪性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医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汲取中华文化的营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药文化。如何传承、弘扬、保护、发展中医药文化,使其焕发光彩和魅力,是一项事关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性课题。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背景下,中医药文化迎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内容

   中医药文化源于《易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认为,中医药文化的核心内容包括“八观”。一是天人合一观。天人合一思想始终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占主导地位,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和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医药文化受整体思维的影响,奠定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主要为天人同源、天人同构、天人同道。二是形神相俱观。我国古代哲学家范缜认为:“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是则形称其质,神言其用,形之与神,不得相异也。”中医药文化受中国古代哲学形神观的影响,认为形体与精神不可分割,只有形与神俱才能称为完整的人。因此,中医不仅看有形的病,还看无形的病;不仅重视调养身体,还重视调养精神。中医在2000多年前就认识到人的“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是内伤的重要因素,这是中医独特的地方。三是以人为贵观。人为贵是中医药文化人文精神的主旨。“济世救人”是对中医药文化人文精神的高度概括。中医药文化的最低价值目标是对人体无伤害性;中医之道的最高价值目标是关注社会和谐稳定。四是大医精诚观。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撰写《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大医精诚》,乃是中医学典籍中论述医德的一篇重要文献,为习医者所必读。精是对医生的职业技能要求,诚是对医生职业道德的要求。我理解为,所谓诚,不仅是对患者诚,对自己也要诚,要增强振兴中医药文化的自觉意识,坚定对中医药文化的信念,提升中医药文化影响力。技精德诚,方为大医。五是动态平衡观。古代哲学的阴阳平衡观和五行生克制化是中医的核心观念之一,自然界的最高法则是平衡,人体同样是这样。所谓健康,就是人体的一个动态的阴阳平衡而已。六是内因主导观。在发病观的认识上,中医侧重“内因”,比如《黄帝内经》记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在治疗上,中医注重扶正气。七是防病未然观。即“治未病”。中医是疾病医学,不仅研究病,还侧重研究人体健康,不仅“治已病”,还“治未病”;许多疾病很难治愈,但可以预防。八是“治未病”不仅对患者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还可以更好地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九是和谐共生观。中医讲究以人为贵。中医崇尚自然,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即“以类合之,天人一也”。

中医药文化与中华文明复兴

   中医药文化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于当下和未来,中医的意义十分重大:一是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而言,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站稳脚跟的重要支撑。二是对于中医药而言,它传承着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的“基因”,是继承、创新中医学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实现中西医结合,形成当代整体医学的精神支柱。
    中医药文化的基本观念、思路方法、表达方式等,能够全面、系统、完整地保留中华文明的“基因”。中医药文化凝聚着中国古代哲学智慧、健康养生理念、防病治病的理法方药,能够全面、系统、完整地护佑中国古代科学成果。可以说,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明复兴的开路先锋。前几天,有一位学生问:“老师,现在很多年轻人学中医静不下心来,基础还没有打好,就想着创新,行情都不清楚,就想着创业。如何引导他们先认真学习呢?”我认为,用浊毒理论来解释,就是年轻人心中有浊毒。心之浊毒有两种:一是阳毒,就是愤怒、烦躁;二是阴毒,就是私欲、妄想。心有阳毒则浮躁难以平静,心有阴毒则妄想丛生。这两种浊毒对人生和事业是极为不利的。在现实生活中,无欲无求的人很少,这种人也不会推动历史进步。关键是怎么把握好度,避免遭受浊毒之侵袭,以此管理自己的意志和行动。对于这样的年轻人,我想送他们4个字来化解浊毒,即柔、润、疏、降。柔,即柔能克刚。对待年轻人,不要直接批评,要讲究策略。润,即润物细无声。用自己的行动作为示范,慢慢地影响他们。疏,即堵不如疏。气机不畅,百病丛生。解决思想问题,开导很重要。年轻人有想法,是值得赞赏和鼓励的,然后问他:想怎么创新?有没有新观点或者新想法,有没有支持这些观点和想法的依据?鼓励他们创新、找依据。降,即降龙伏虎。龙即相火,虎即肝火。让他们适当减少欲望和浮躁。我认为,整个过程就是积淀的过程、打基础的过程,也是培养他们创新能力的过程。
    笔者认为,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中医药文化既是中医人的营养液、滋补剂,又是化浊茶,让我们始终秉持崇高理念、保持昂扬斗志、坚持正确道路,将中医药事业发扬光大。中医药文化值得每一个中医药工作者重视,我们一定要研习之,坚信之,笃行之。
    (作者供职于安阳市肿瘤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