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仲景学说 重视系统观念 本报记者 李 季 文/图
师承,乃中医成才之捷径。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师其法而不泥其方。博采众长,广涉医籍,辨证论治。路在脚下,须脚踏实地;一分付出,一分收获,爱岗敬业是真谛。路漫漫其修远兮,为振兴中医,吾将上下而求索!
——刘静宇感言
刘静宇是开封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院长,主任医师,首届河南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他担任河南省中医药学会理事、河南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开封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荣获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高徒奖,第二届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奖,开封市卫生科技先进工作者、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他带领团队研发的“脐腰治疗带和癫痫治疗帽”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开封地区气象因素与农村居民患病现状的相关性研究》荣获河南省三等奖、《改良护理降低重症脑卒中患者深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的临床研究》荣获河南省科技成果奖等。他善于治疗内科疑难杂症,尤其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冠心病、哮喘等疾病。 崇尚仲景学说,善用经方治疗肝胆病 刘静宇用中医药治疗肝胆病,方精药简,用药醇和,疗效巩固、持久。结合多年的临证经验,他认为,张仲景撰写的《伤寒杂病论》不仅填补了《黄帝内经》在临床医学方面的不足,还开辟了中医辨证论治之先河。刘静宇对中医经典著作、历代医家派别之观点不生搬硬套、人云亦云,主张破除门户之见,学各家之长,择其善者而从之,兼收并蓄,取精用宏。他强调,研读经典,要“明其理,知其要”,融会贯通,要将经典理论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在实践中加深对经典理论的进一步认识和理解,经过反复临床,不断总结经验,以达到提高疗效之目的。 刘静宇对《伤寒杂病论》有较深研究,且善用经方,多有心得;临证时,运用其治疗肝胆病,医案也颇多。比如应用五苓散变方消水汤治疗肝硬化腹水;以半夏泻心汤为主拟方,用胆宁汤、胆宁胶囊治疗胆囊炎、胆结石;应用大柴胡汤治疗胰腺炎以及肝脓疡;应用嫩茵陈蒿汤治疗阳明发黄、肝胆湿热所致的阳黄等。刘静宇受张仲景的半夏泻心汤等组方用药方法的启示,针对现代肝胆病临床常见寒热错杂、虚实并见的复杂证候,常以寒温并用、补泻兼施之方剂而取得满意疗效。比如治疗胆结石,时常辛凉与辛温并用。他对张仲景之用药方法、组方原则亦推崇备至,且领会深刻。他在学习张仲景之经方时,旁及诸家,既悟经方之旨,又集时方之长,提出了“祛水、舒肝、扶正”3个阶段疗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思路,经临床验证,取得了满意疗效。 总结临证经验,提炼验方治疗肝胆病 刘静宇不但崇尚经方,而且善于总结医案,在学习古代、近代医家临证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形成了一系列辨证治疗肝胆病的常用经验方。针对慢性肝病常见证型,他分别以自拟系列经验方加减治疗。这些经验方应用起来不但疗效显著,而且突出了中医个体化治疗的优势和特色,既便于熟练掌握,又利于在临床上推广应用。他对临床辨证十分精细,遣方用药也各有差别。对于慢性肝病同属肝胆湿热证者,比如热重于湿,则选用清热化湿汤治疗;湿重于热者,选用黄芩滑石粉汤治疗;湿热日久,热毒壅盛或者兼有黄疸者,选用疏肝解毒汤治疗。同是肝胆湿热之证,因湿与热的轻重不同、毒邪分量有别,遣方用药亦有区分。对于肝病常见的肝郁脾虚证,治疗时用疏肝健脾汤;对于肝郁脾虚夹瘀者,治疗时用疏肝健脾活血汤;肝郁脾虚兼有瘀热者,治疗时用刘氏逍遥汤;治疗胆病,主要应用胆宁汤和胆宁胶囊;胆病合并结石者,可选用温胆排石汤治疗。总之,对于肝胆病经验之丰、用功之深、用心之细、用方之巧、用药之妙,从其验方中可见一斑。 重视系统观念,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刘静宇不仅博采中医各家所长,还重视西医之长。他认为,随着西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新的疾病不断被人们发现,过去尚未被认识的疾病已经得到科学证实,这就为中医学提出了新的课题,需要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他遵照古人之训,并汲取西医学之精华,在把握中医辨治思维的基础上,主张辨病和辨证有机结合起来,达到“疗效为先”的目的。在临床上,遣方用药时,他灵活参考中医药的现代药理研究成果。在肝胆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他特别强调,中西医结合与保持中医特色之间不矛盾,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他这种与时俱进的现代中医诊疗观,既保持了中医特色,又发展了中医理论。在临床上,他辨证施治肝胆病时常能够取得满意的疗效,尤其在难治性腹水、长期黄疸不退、丙肝肝硬化等疑难杂症治疗方面能够取得显著疗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