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病防控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八版:杏林
 上一版  
宋代的医史四字经——《历代名医蒙求》
陈藏器和他的《本草拾遗》
泓纯益生菌对不同人群有不同效果
濮阳市多措并举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1
11 1 2019年1月15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陈藏器和他的《本草拾遗》
 

陈藏器和他的《本草拾遗》
□高亚丽

   陈藏器,唐代四明(今浙江宁波)人,著名医学家、药物学家、方剂学家。陈藏器自幼聪慧过人,8岁起便随父亲外出采药,辨识百草,对许多相似药草过目不忘;10岁时,开始帮助父亲熬制中药,学习如何将各种本草入药;13岁时,母亲因疾病缠身不治而亡。陈藏器痛苦万分,立志研习本草,解百姓疾患。陈藏器即使在任官期间,亦不忘钻研中医理论,研习各类本草医书,撰写《本草拾遗》10卷。
    陈藏器在研习各类本草的过程中,调配了大量行之有效的茶疗秘方,因用茶疗治愈了唐玄宗儿子李瑁的怪病,被赐予“茶疗鼻祖”。陈藏器倡导“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的本草茶疗法,颇有影响。
    陈藏器认为,汉代的《神农本草经》虽有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苏敬的《新修本草》、孟诜的《食疗本草》等名家集注补释,尤其是由苏敬主编,在唐高宗显庆四年由朝廷颁布的第一部官方药典《新修本草》,载药844种,但遗存尚多。在《新修本草》成书之后的70多年,民间又涌现出大批单方、验方。于是,陈藏器广集诸家方书及当时所用新药,以寒温、性味、华实、禽兽为类,在开元二十七年撰成《序例》1卷、《拾遗》6卷,《解纷》3卷,总名《本草拾遗》。
    《本草拾遗》新增药物比《新修本草》多6倍,《新修本草》新增药物为114种。《本草拾遗》将中药的药物性能归纳为10类: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并作为临床诊断处方的基本法则。后世发展成“十剂”方剂分类法,至今仍为中医界所用。
    由于时代的局限性,陈藏器的《本草拾遗》亦有荒诞之处,如所记以人肉治羸疾,助长了后世愚孝割肉疗亲之风,后人因此讥诮其搜罗怪僻,从而影响到对《本草拾遗》的评价。孝子们割股千年,清代的《江南通志》记载了2000多个受到朝廷旌表的孝子,其中有割肉(含割肝、剜眼等)疗亲行为的多达500个以上。但瑕不掩瑜,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陈藏器和《本草拾遗》作了高度评价:“其所著述,博览群书,精核物类,订绳谬误,搜罗幽隐,自本草以来,一人而已。肤谫之士,不察其详核,惟诮其僻怪,宋人亦多删削。岂知天地品物无穷,古今隐显亦异,用舍有时,名称或变,届可以一隅之见,而遽讥多闻哉。如辟虺雷、海马、胡豆之类,皆隐于昔而用于今;仰天皮、灯花、败扇之类,皆万家所用者。若非此书收载,何从稽考?此本草之书,所以不厌详悉也。”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爱德华·谢弗在汉学名著《唐代的外来文明》中,称赞陈藏器是“八世纪伟大的药物学家”,并将他与“相对保守一些的药物学者”相比较,认为“陈藏器详细而又审慎地记录了唐代物质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这些记载虽然与医药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却有很高的价值”。
    《本草拾遗》问世后,先后被《医心方》《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开宝本草》《嘉祐本草》等药书收录。
    2003年,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由中医史学专家、本草文献学专家和本草文献整理研究奠基者尚志钧辑释的《〈本草拾遗〉辑释》。这本46万字的力作,对《本草拾遗》作了全面解读、注释。据尚志钧研究,《本草拾遗》引用的文献达127种,可见陈藏器的采集之广和研究之深。
 (作者供职于永煤集团总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