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金灿 通讯员 李 红
12月11日早晨8点,河南省胸科医院心血管十病区副主任医师田振宇来到病房,用听诊器仔细听了患者小周的心脏后说:“小周从ICU(重症监护室)转回普通病房已经3天了,精神和食欲都不错,正在康复中。” 小周今年38岁,两年前,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出现活动后胸闷、心慌等症状,休息之后可以缓解,一直没当回事,未曾就医。 一个月前,小周感觉症状加重,还伴有咳嗽等症状,在当地医院进行心脏彩超检查,被诊断为主动脉瓣狭窄并关闭不全。医生建议小周到上级医院就诊。 11月底,小周慕名来到河南省胸科医院,准备接受主动脉瓣置换手术。经过检查,医生发现小周不仅仅是单纯的主动脉瓣狭窄,还合并有罕见的主动脉瓣环发育不良。 河南省胸科医院超声科主任李玉珍说:“在临床中,主动脉瓣环发育不良确实不易发现,这考验着医院是否专业细分、医生能否明察秋毫。” 河南省胸科医院副院长朱汝军说:“主动脉瓣环发育不良必然伴随有主动脉狭窄,这属于先天性心脏疾病。如果在儿童期发现,做一个比较简单的手术就能促进瓣环发育,减轻主动脉瓣口狭窄。但是患者已经38岁,病情非常严重,只有大幅加宽主动脉根部,植入较大的人工瓣膜,才能解决问题。” 针对患者的情况,河南省胸科医院专家充分讨论后认为,必须为患者实施高难度心瓣膜外科手术。 那么,这是一个什么手术呢?如果从形象化的角度来说,这个手术大致可以这么解释:心脏这个重要的器官,好比有4个房间的房子,它们上下左右对称排列,这4个房间左右是老死不相往来,上下是有门串通,上面俩房间是储血的,下面俩房间肌肉坚韧有力,是泵血的,负责把血液泵到全身。而门都有门框,小周是先天性的主动脉瓣环发育不良,即门框发育不良,比正常人的小,使门的发育也受到影响,没办法舒展开,粘连在了一起,影响了心脏的回血和输血。手术目的就是为心脏新换一个大小合适的人工门。小周需要换的是左边的门,因为门框太小,需用特殊的加宽技术将左心室和右心室的流出道、主动脉瓣环及瓣上三级加宽(最高级别),只有这样才可以将适合患者的人工瓣膜植入。这是心瓣膜外科最复杂的手术。 这台手术由河南省胸科医院副院长王平凡及朱汝军、田振宇共同实施手术,历时7小时,手术很成功。术后患者转入重症监护室,期间无并发症发生,4天后转回普通病房,目前恢复顺利。 朱汝军说:“由于互联网的大力发展,和20年前相比,现在查找相关手术图谱及资料更为便捷,使得手术方式趋于完善;加之体外循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这个手术难度没有以往那样高不可攀。” 田振宇说:“手术的难点在于,要精确地游离解剖,否则容易损伤冠状动脉、传导系统等组织;要有大小合适的补片以及精准的缝合技术,否则可能引发大出血或瓣周瘘;要巧妙应用转移针,否则可能引发心功能不全、心内膜炎等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