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培训工作 需要掌握6个原则 □宏 嘴
培训工作越来越重要,它为机构和个人提供了学习、成长的重要平台。尤其是在医疗卫生行业,培训工作贯彻于医学教育和人才成长的全过程。 那么,如何组织好一次培训呢?简单地说,就是要遵循培训规律,做好培训管理,这是培训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否则,培训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既浪费人力、物力,也有损组织者的形象。因此,每一次培训组织者都要认真对待。
一、明确对象和目标
策划培训前,首先要弄清楚培训对象;其次是培训什么;最后是培训后要达到什么样的成效、什么时候能见到培训的成效,即培训目标与时间节点。如果培训目标宏大,内容繁多,则还需要明确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分阶段进行培训设计。在明确培训目标时要遵循:1.先明确总目标、大目标、终期目标,再细化分目标、小目标,保持目标的同向性;2.坚持先易后难,层层递进或深化的原则;3.确保培训对象优先知悉培训目标。 以上这些是做好培训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如果连培训对象和培训目标都弄不清楚,那么这类培训工作完全没有必要。
二、设计好培训方案
在明确了培训对象及培训目标之后,就需要设计好培训方案了,即怎样使培训对象通过培训达到目标,或开始向目标迈进。 好的培训方案就是我们达到培训目标的路线图,务必在培训开始前就搞清楚。 好的培训方案,至少应包括培训对象、目标、时间、地点、需要提前筹备的具体事项、保障措施、培训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培训宣传以及培训后如何贯彻落实培训内容等。 好的培训方案绝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坐在办公室里想当然,而是需要集思广益,发挥好参与方的团队力量和智慧。开放性思维、集体决策,可以减少失误和遗憾。
三、选择好培训师资
名师出高徒!“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培训工作也是如此。 明确了培训内容和目标,一定要请相应的专家来授课。师资选择一定要突破门户之见、开门办班。 不同水平和层次的师资是影响培训效果的重要因素,一定要慎之又慎,择优而用。 以SCAPE(美国华人执业医师协会)与武汉市第四医院联合进行的中美合作项目为例,该全科医师培训项目所招录的培训对象无一人来自知名本科医学院校,仅因师资的优选及先进的培训理念,一年后该班全科学员首次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达100%(全国的通过率平均为74%),且平均分高于全国及格线(60分)。这充分说明了师资的重要性以及师资培训理念和方法的重要性。 优秀的授课老师带给培训对象的是启发,是深度沟通,是传授新知,更是激励。他们能激发出源于培训对象内心的学习动力,从而使培训取得最佳效果。
四、选择好培训形式
根据培训内容的不同,培训可分为理论培训、理念普及培训或专项技能培训。 按培训人数,培训可分为小组式培训(8~12人)、小班培训(30~60人)、大班培训(80~120人)、中型培训(200~300人),500人甚至1000人以上一般称为大型培训。 根据培训方式,可分为面授、电视电话培训、网上学习培训等。 根据培训方法,可分为课桌式培训、观察式培训、启发式培训、体验式培训、讨论式培训等,以及PBL(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CBL(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TBL(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 很多人认为,请几个老师讲几节课就是培训。当然,这的确是我们最容易操控的培训方式,但如果我们能够根据培训内容和目标,灵活选择培训方式,会使培训效果更加明显,并且也不一定增加培训成本。 我们最常见到的会议式、填鸭式培训是效果最不理想的一种培训。但如果我们改变一下形式,不增加学时和费用,也会使培训的成效大大提高。 比如,我们举办一个写作培训班,如果采取课桌式的常规手段,培训后学员很少发生改变;而如果采取“三明治”教学法(由老师先讲理论,然后让学生动手写作,最后再讨论如何提升和改进),很多学生马上就学会了一些关于写作的基本方法。
五、及时进行效果评价
在培训工作中及时对培训效果进行科学评价和分析,意义重大。 首先,评价可以让我们对标培训目标,让我们知道培训效果与具体培训目标之间的差距,看看哪些达到了目标,哪些没有达到目标。只有知道这些,我们才有可能通过一些后续的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弥补不足之处。 其次,科学的评价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反思不足,为下一次优化培训工作方案,把培训办得更好积累经验。反之,我们办培训班的能力和水平不会有大的提升。 对培训的效果评价,同样也应遵循几个基本原则:一是评价要及时,只有这样才能更准确。二是评价要全面,应包括学员对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师资的评价、对课程设计及组织管理的评价等,当然也包括培训各参与方对培训班的建议和意见。三是评价后要及时总结分析,对好的地方要坚持;对不足的地方,要讨论、反思,提出下一步优化措施。
六、培训后跟踪问效
培训结束后,如果不能帮助培训对象朝培训目标行动和改进,前期所有的培训工作都将失去意义。 因此,绝不可以把培训班的结束当成培训工作的结束,而应当成培训工作进入实践、验证阶段的开端。培训之后的跟踪问效必不可少,这才是培训工作的真正意义所在。 因为每个职场人都是趋于惯性和惰性的,如果培训之后不及时督导,很多工作培训前与培训后,并没有带来改变。督导就是抓落实,会强化执行力,使培训真正成为改进工作的加油站、催化剂,使每一次培训都不流于形式,让每一次培训都能落地生根,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在培训班结束后,我们可以通过定期或不定期、打招呼或不打招呼的形式进行系统评价,用数据来分析培训带来的收益和改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