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六版:乡村视角
 上一版    下一版  
乡村医生需赶紧补齐自己的职业短板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可以享受到哪些健康管理服务?
参加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能给患者和家属带来哪些好处?
他被乡亲们称为“贴心的120”
久站群体应预防静脉曲张等“职业病”
周口市东新区做好计划生育特扶家庭年审工作
信阳市平桥区卫生计生委核查计划生育奖扶和特扶质量
商丘市睢阳区新城办事处核查流动人口动态监测信息
平顶山市计划生育协会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成效显著
修武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障景区食品安全
1
11 1 2018年5月3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他被乡亲们称为“贴心的120”
 

他被乡亲们称为“贴心的120”

  王下放正在为患者诊治疾病    高新科/摄

    今年已经58岁的王下放,仍然奔波在前往患者家的山路上。无论什么时间,只要患者给他打个电话,他都会立即骑上摩托车赶到患者家里,为患者诊治疾病。王下放是焦作市博爱县北部山区寨豁乡的一位乡村医生,为群众提供诊疗服务,已经有39个年头了。
“听到你的嘱咐,我就不害怕了!”
    3月19日,王下放给博爱县大底村村民看过病,回到家中还没有来得及把药箱放下,就接到该县南坡村村民肖晓利打来的电话:“王医生,快来,俺父亲喘不过气来了!”王下放没有顾上吃饭,迅速骑上摩托车就赶了过去……
    在肖晓利家里,王下放对其父亲进行了紧急救治,使其父亲的病情逐渐有所好转。这时,王下放才放心地坐下来,为患者开了一些服用的药物,并嘱咐患者按时服药。
    当王下放刚刚骑上摩托车准备回村卫生室时,他的手机又响了起来,他慌忙停下来接电话:“我的哮喘病又犯了,你快来看一看。”原来是村民肖老先生的哮喘复发了。王下放说:“你要按时服药,只要平时多注意保养身体,应该没有大问题。你不要着急,我会很快赶到你那里。”肖老先生说:“听到你的嘱咐,我就不害怕了!”
“有你护送孩子看病,我们放心!”
    几年前,博爱县寨豁乡大底村老王家的婴儿有几个月大,突发高热,可急坏了家人。王下放接到求诊电话时,正是半夜时分。那时,他还没有摩托车,了解了患儿的情况后,背起药箱就迅速向老王家里走,足足走了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其间,他还摔了几跤,腿也被划破了,才终于走到老王家。经过详细询问,王下放初步诊断:婴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并引发了高热。在漆黑的夜里,王下放迅速与患儿家长商量:应快速救治患儿。在征得患儿家长的同意后,王下放便护送患儿到博爱县人民医院治疗。该院医务人员经过紧急抢救,使婴儿脱离了危险,各项生命体征趋于平稳。这时,患儿家长握着王下放的手激动地说:“有你护送孩子看病,我们放心!”
    像这样的事情,王下放也不知道遇到过多少次了。他说行医就是积德,再辛苦也值得。后来,他有了摩托车,为乡亲们看病更加快捷、周到了。只要接到电话,他就迅速赶到患者家中,为患者治疗疾病。村民们说:“王医生为我们看病,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都是随叫随到。”
他被乡亲们称为“贴心的120”
    说起王下放,他可是博爱县寨豁乡的名人。当年,王下放高中毕业后学习了中医专业。1978年,他回到家乡成为一名乡村医生。这么多年来,王下放服务热情、周到,不论白天黑夜,都是随叫随到。他踏遍了寨豁乡的沟沟坎坎,每天的行程基本上超过70公里,仅摩托车已经换了多次。王下放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山区群众的认可,他被乡亲们称为“贴心的120”。
    博爱县寨豁乡低保户吴文占患有高血压病、轻微的脑梗死等疾病,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不能支付医药费。对待这样的患者,王下放从来都是义务出诊,还时常免费送药。由于王下放深受村民的喜爱,该乡一部分公共医疗服务工作也由他负责。每到防疫时期,他要在山里走村串户给村民送药,一忙就是好几天。
    王下放在最紧张、最繁忙的时候,曾连续两个多月不休息,往返十几个自然村,为70多位患者看病、治疗。当问起当乡村医生还没有外出打工赚钱多,干一辈子这种工作后悔不后悔时,王下放微笑着说:“尽管赚钱少了一些,可是乡亲们患病了需要我治疗;看到他们病愈后脸上露出的笑容时,我感到很欣慰。”
(王正勋 高新科)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