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 须 通讯员 王艳辉 尚 睿 文/图
3月29日上午,由河南省残疾人康复协会、河南省妇幼保健院(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共同举办的“关爱自闭症家庭”系列公益活动,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南院区开幕。来自全省各地市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的委员、社会各界爱心志愿者2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据河南省妇幼保健院院长张小安介绍,希望通过公益骑行这种形式,呼吁社会公众更多地关注、了解、关爱自闭症儿童,让自闭症儿童早日融入社会,切实减轻自闭症儿童家长的心理压力,帮助家长做好家庭干预。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一般是天生的,症状一般在1岁半时就会表现出来,以男性多见,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缺乏主动参与意识和行为方式刻板。 据统计,中国约有200万自闭症患儿,而且每年递增15%~20%。据省妇幼保健院儿童心理行为中心主任段桂琴介绍,孤独症发病原因尚不确定,现代医学手段还不能从根本上治愈自闭症。如果早期对自闭症孩子进行合适的干预治疗,可以大大改善他们的症状。“3岁之前治疗效果最好。6岁之后再治疗,效果就不太明显了。如果得不到救治,将影响孩子的一生。”段桂琴说。 在开幕式启动现场,3岁的安安(化名)特别引人注目,他趴在奶奶的肩上,开心地与几位志愿者耍闹。据安安的奶奶说,孙子在1岁时就会说话,但到后来却不愿意说话,不与人对视,在2岁时被确诊为自闭症,现在已经花费十四五万元了。目前,他们在治疗的医院附近租房,专门为孩子做治疗。好在现在的安安比以前活泼了,见人也能进行简单沟通,会开心地笑着回应。“谢谢大家,孩子好久没这么开心了。”安安的奶奶说。 开幕式结束后,“关爱自闭症家庭,健康骑行”公益活动启动(如图)。200余名自闭症康复工作者和爱心志愿者兵分五路,身穿象征关爱自闭症儿童的蓝色马甲、骑上插着蓝色小旗的自行车,举着大旗,沿着郑州市的几条主干道,向各处标志性建筑出发,吸引公众关注自闭症儿童,宣传自闭症知识。 4月2日是世界自闭症日。当天,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儿童心理行为中心门诊还举办了大型义诊活动,对自闭症儿童免挂号费,免自闭症筛查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