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病防控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三版:临床荟萃
 上一版    下一版  
聚焦中国制造新技术实现肿瘤治疗新突破
肿瘤患者发生PICC相关性血栓且血流感染,如何治疗
1
11 1 2018年2月13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肿瘤患者发生PICC相关性血栓且血流感染,如何治疗
 

肿瘤患者发生PICC相关性血栓且血流感染,如何治疗
河南省人民医院 忽新刚  文/图

  多数晚期肿瘤患者使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来输液。PICC有诸多优点,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安全的输液途径,保证了药物的顺利输注。但是如果在操作过程或者日常护理中稍有不注意,就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如导管堵塞、导管相关血栓形成、导管相关性感染等并发症。
    据相关报道显示,美国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平均发生率为5.3/1000。专家回顾性分析了899例PICC案例,由超声发现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7.8%。然而,同时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合并血栓案例却少见报道。
    河南省人民医院统计近年来PICC导管室的863例PICC置管患者,在他们中间共发生2例合并CLABSI和血栓的肿瘤患者。我们通过分析可能发生的原因,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病例:男性肺癌患者,54岁,2015年10月8日在B超引导下经左上臂贵要静脉置入PICC,住院期间由责任护士每天检查导管功能,每7天维护一次,出院后带着PICC回到当地医院维护,PICC共留置32天。
    患者于2015年11月7日因出现高热2天,左上肢肿胀、疼痛,在当地医院予退热处理;11月9日到我院就诊,发现左上肢肿胀明显,臂围31厘米(基础臂围27厘米),PICC穿刺点周围发红、透亮,患者疼痛明显,皮温升高,穿刺点有脓性分泌物挤出。
    当天血管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左上肢PICC所置血管(贵要静脉)静脉血栓形成(完全栓塞),腋静脉、锁骨下静脉血流尚通畅,未见明显栓塞。
    医务人员考虑患者有血栓,怀疑伴有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暂不予拔管,从外周及PICC抽血进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患者考虑到经济问题,拒绝抽取血培养,要求拔除PICC;已告知拔除PICC的危险,患者及家属表示理解。
    拔除PICC后取导管末端进行细菌培养,全身应用美罗培南进行抗感染治疗,应用克赛进行抗凝治疗。PICC末端细菌培养结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左上肢肿胀处予硫酸镁湿敷及喜疗妥外涂,在穿刺点用百多邦软膏外涂。
    血管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左侧贵要静脉及肱静脉血栓形成(完全栓塞),左侧腋静脉远心端血栓形成(部分栓塞),腋静脉近心端及锁骨下静脉血流尚通畅,未见明显血栓。
    两周后,患者左上臂肿胀已明显好转,仍有压痛,臂围降到28厘米,穿刺点仍能挤出少许脓性分泌物,用爱立敷外贴于穿刺点上方。患者出院后继续口服抗凝药治疗。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以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体温大于38摄氏度)、寒战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实验室生物学检查结果显示:外周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