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彭州市通济镇姚家村卫生所 胡佑志
病例:彭某,女,36岁。患者因1年前生一胎后至今未育,思虑过度导诱发痛经,每于经前两日少腹痛甚,经行后两日疼痛缓解。彭某自述经量较少,而且色红,还伴有胸胁胀痛,少腹及阴中灼热如焚。患者的病情近半年有加重的迹象,一直未进行过有效的治疗。 近1年来,患者的月经周期尚规则,30日一行。平素精神差,睡眠与饮食、大小便均属正常。少腹痛,胸胁胀满,少腹及阴中灼热,唇红,舌红、苔黄,脉弦滑。西医诊断为原发性痛经。中医诊断为痛经,属血虚火郁。 治宜:疏肝清热,理气解郁,养血止痛。 处方:宜服用宣通经汤进行治疗。白芍20克,当归12克,柴胡、郁金各10克,丹皮、白芥子、香附各8克,黄芩、栀子各6克,甘草5克,生姜2片,大枣2枚。 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连服7剂。 二诊:彭某服药后,行经两日,经前、经中疼痛减轻,胸胁胀痛、少腹及阴中灼热减轻,唇红,舌红苔黄,脉弦滑,初服显效。 三诊:针对彭某属思虑过度,血虚火郁是其发病的主要机制,故治疗原则不变,守方继续服药7剂。 四诊:7剂过后,彭某告知已获痊愈,连续2个月月经来潮未痛。 按:彭某因思郁过度,致使肝失疏泄,冲任气血郁滞,气血流行欠畅,故经前腹痛。 方中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栀子清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柴胡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郁金活血止痛、行气解郁、凉血清心;白芥子温肺祛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甘草补脾益气、润肺止咳、缓急止痛、缓和药性;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诸药合用,共奏疏肝解郁、养血止痛之功效,故对思郁过度经前腹痛疗效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