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中医争取患者的信任很重要 □库喜龙
笔者刚开始行医的时候,很多患者时常咨询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走了。笔者能明显地感觉到患者的不信任。对此,笔者有一种委屈的感觉,既焦躁又无奈。可是,转念一想,如果自己是患者,看到一位年轻中医,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其实,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年轻中医和患者没有沟通、交流过,想得到患者的信任,确实不容易。那么,年轻中医如何取得患者的信任呢?
坐诊时应适时普及中医药知识
笔者在坐诊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中医为患者治疗疾病,不仅要开汤药,还要给患者介绍一些中医理念和治疗小妙招,这也是普及中医药科普知识的一种方式。 众所周知,在中成药中,清热解毒类的中成药占了很大比例。其实,一些患者属于风寒感冒。遇到这种情况,笔者往往建议患者回家煮碗浓姜汤喝,再冲服风寒感冒颗粒或者小柴胡颗粒。随后,患者的病情就有所好转,进而痊愈。 于是,笔者在门诊上时常会接诊一些看内科疾病的患者,通过询问才知道,他们是笔者曾经治愈的患者,说笔者介绍的中医疗法很有疗效。现在,他们又患了其他疾病,出于信任,他们又来找笔者治疗疾病。 其实,笔者虽然给患者介绍的中医疗法很普通,但是产生了疗效,于是患者就会记住了这个开药便宜、治疗效果好的年轻中医。其实,治疗疾病的过程,也就是医患之间互相了解和逐渐信任的过程。
读经典,求疗效,关键是会看病
有一次,一位30岁的先生来就诊,他开了数小时的车后,膝关节无法屈伸,疼痛难忍。笔者先针刺患者对侧曲池穴(采用平衡针方法,也可以说是缪刺),无效。随后,笔者又针刺对侧肘关节压痛点,也无效。这时,笔者忽然想起《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中有太冲穴的论述:“亦能疗腰痛,针下有神功。”既然针刺太冲穴可以治疗腰痛,应该也能治疗膝关节疼痛吧?于是,笔者又针刺患者的太冲穴,结果针刺数分钟后,患者的疼痛感逐渐消失;半小时后,患者可以行走了,进而疾病症状消失了。 为什么先针刺患者对侧曲池穴无效?中医典籍中早已给出了答案!比如《素问·骨空论》有这样的论述:“其病上冲喉者,治其渐,渐者,上侠颐也。蹇膝伸不屈,治其楗;坐而膝痛,治其机;立而暑解,治其骸关;膝痛,痛及拇指,治其腘;坐而膝痛如物隐者,治其关;膝痛不可屈伸,治其背内;连(骨行)若折,活阳明中俞髎。”这不就是讲膝关节的各种疼痛的治疗方法吗?笔者认为,若能深入阅读、探索研究《黄帝内经》,则针道毕矣。 笔者坐诊时,还遇到过一位女患者,其体形较瘦,特别害怕冷,手脚冰凉,面色白而无光泽,脉沉细而紧,脾气暴躁易怒,大便干结难行,发怒时则全身起荨麻疹。笔者应用大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黄帝内经》中记载:“岐伯曰:气盛身寒,气虚身热,此谓反也。谷入多而气少,此谓反也。谷不入而气多,此谓反也。脉盛血少,此谓反也。”这就是“气盛身寒”。中医人若能深入研读中医典籍,就可以解决临床中的具体问题。
良好的医患沟通很重要
对于医患之间的沟通,笔者认为非常重要。 第一,作为年轻中医,要树立自信心。笔者认为,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只不过是时间问题。笔者曾经有一段时间为患者诊治疾病时,比如把脉、问诊时,和患者几乎没有眼神交流。笔者的指导老师及时提醒:“望诊时,需要看患者的眼睛,观察其面部表情。”原来,中医诊治疾病时,必须和患者有眼神交流,否则会错过很多疾病信息;同时,还会让患者觉得这位中医不自信。 第二,要注意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门诊时,患者比较多,一些患者自然产生焦躁情绪,希望大夫看得快一点儿。可是,每一位患者都希望大夫认真、准确地为其诊治疾病。年轻中医若能理解患者的这种心情,诊治疾病的时候就可以从容一些。比如年轻人,上班比较繁忙或者经常出差,熬汤药确实不方便。此时,中医就可以为其开配方颗粒药物。有的老年患者,进行慢性病调理,在主要症状得到缓解以后,再服用丸药作为辅助治疗,未为不可;儿童的常见疾病,有一些通过食疗、推拿即可治愈。这就是治疗捷径。 第三,沟通时要实事求是。笔者临床实践时,一位指导老师告诉我:“有时候,看起来很简单、很普通的疾病,在没有正式开始治疗之前,医生并不能保证治疗结果。”笔者时常想起用筷子这件事情,中国人一般是从3岁左右开始学习使用筷子的,每天都进行实际操作,即使用了三五十年,您能保证每一次使用筷子都稳稳当当的吗?能保证每次夹菜不会掉吗?事实上,您保证不了。这样看起来简单、熟练的事情,并不是时时刻刻都能做好的,更别说治疗疾病这种复杂的事情了。因此,态度严谨的医生不会夸大疗效,而是如实地告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整体治疗方案。 第四,细节决定成败。最近这段时间,找笔者看儿科疾病的患者比较多。笔者感觉孩子一看见穿白大褂的医生就会哭。随后,笔者就逐渐向其他科室的大夫学习、向幼儿园老师学习;同时,学习幼儿园老师的哄孩子技巧,比如给孩子发小星星点赞、奖励小卡通画等。就这样,孩子不紧张了,笔者诊治疾病也就顺利了。一位指导老师曾经告诉笔者:“冬天用听诊器听诊时,需要医生用手把听诊器暖一暖,这样患者就不会感到特别冰凉。”至今,笔者仍然将这句话铭记在心,也一直都是这样做的,也深深地感受到了细节决定成败的真正含义。 第五,应该扬长避短。年龄和经验是年轻中医的劣势;可是,学习能力和心态,是年轻中医的优势,应扬长避短才对。笔者在坐诊时,时常有两个老年人来咨询问题,每次都让笔者为其测量血压,从来不让开药,然后就走了。有一次,一位老年人去其他地方治疗疾病,花了好多钱,疗效还是不太理想,笔者推荐她喝中成药。 在此,笔者呼吁,要多给年轻中医一些锻炼的机会。作为年轻中医,他们可能职位不高,求诊的患者数量暂时不多;可是,他们精研中医典籍,愿意静下心来和名中医一样尽心尽力为患者诊治疾病。只有这样,年轻中医才能逐渐成长起来。那么,传承中医、发展中医、创新中医才会越来越有希望。 (作者为河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