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医门诊模式可保持中医药优势 □韦绪性
临床是中医学赖以生存的“土壤”,发展以门诊为主的多元化办医模式是目前中医界的共识。从中医发展的过程来看,传统的中医学是集预防、养生、治疗、康复、实践为一体的“全科”医学,并没有明确的学科划分。传统的中医师肩负着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及治疗等多种责任,十分适合运用门诊的模式开展全科医疗活动。 发展中医门诊模式可保持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 从现代医学视角来看,中医的全科医疗活动契合了“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也完全符合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提出的“疾病防治重心前移”的发展思路。因此,发展以门诊为主的多元化办医模式,顺应了社会的需要。如果沿用以西医为主导的医疗模式,就会面临医院建设中巨额的资金投入。中医对于现代检验、检测技术有较弱的依赖性以及具有“全科”医学的实践特点,可大大节约国家在医疗硬件设施、人员等方面的投入。同时,中医在承担民众基本医疗服务方面具有西医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当前,我们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重视中医门诊的发展与建设,尤其要大力开办以中医医院为龙头的中医门诊部、中医连锁门诊;积极开拓社区、农村广阔的发展空间,以方便群众就医,满足群众就医需求。同时,发展中医门诊模式对于保持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也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为中医人才提供更为广泛的就业途径,进而减少中医人才流失。 应依法推进中医药事业改革与发展 《中医药法》的制定和施行,是开展中医药工作的基本依据。该法的核心思想是保持特色优势,扶持与规范并重;依法扶持、保障中医药事业发展,必将对保护人民健康、发展中医药事业产生深远影响。我们贯彻落实《中医药法》,既要充分理解法律根据,又要加强自律,理清思路抓重点,凝心聚力促发展。要在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的“五种资源”(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优势基础上,扎实做好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重大疾病防治中的独特作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着力抓好中医药人才梯队建设、中医药文化素养提升、中医药临床优势培育、中医药传承创新、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中医药质量管理提升等重点工作,为依法推进中医药事业改革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在行为规范上,应该正视医疗机构存在的过度医疗、过度检查等行业伦理缺失现象。尤其是民营中医医疗机构大多还没有形成规模化的特色优势,科学管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有的存在违法行为,还有极个别现象影响了中医的声誉。对此,要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强化行业自律意识,乃至依法追究其相关责任,进而促进中医医疗机构发展。 (作者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