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南阳聚焦
PDF版查看  第四版:专版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六版:视界
 上一版    下一版  
宽放、严管、重罚之中药饮片允许医疗机构炮制一些中药饮片
以中药整体质量标准为指导思想
发展中医门诊模式可保持中医药优势
精神疾病患者的意志和行为障碍有哪些?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与潢川县人民医院签约促发展
1
11 1 2017年11月21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以中药整体质量标准为指导思想
 

以中药整体质量标准为指导思想
□赵素霞   文/图

    侯士良是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先后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分会理事和中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担任中南五省《中药学》教材副主编、《中华本草》编委等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专业著作编撰。在科研方面,他先后完成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并被收入国家级《科技成果大全》。侯士良教授每周坚持两次门诊,为患者解除痛苦。他擅长乳腺病、脑积水、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内科慢性疑难杂症的中医药治疗。
倡导“医药不分家”
    侯士良教授从事中医领域医、教、研工作50余年,以临床中药学和药性理论为主要研究方向,倡导“医药不分家”,熟读“四大经典”及精研多种古代本草著作,并在长期的医疗及药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对中药单方、验方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及内科疑难杂症方面研究颇深,具有很高的造诣,实现了由药到医的跨越,成为医药兼通的中医临证大家。
    侯士良教授是医药结合专家,在对时常困扰女性乳腺疾病的治疗上选药独特,用药精当,使得治疗时常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善用中医疗法治疗脑积水
    侯士良教授还善于探索单方、验方及用药途径,对于被人们认为医学难治之病——脑积水(中医称之为“解颅”)的治疗独辟蹊径,且疗效显著。
    一些医生普遍认为手术是治疗脑积水的唯一办法。侯士良教授经过长期临床实践验证,筛选出疗效显著的方药,采用现代工艺加工、研制而成脑积散外用(鼻腔给药)和口服中药相结合的方法,给脑积水患者带来了希望。侯士良教授认为,先使脑中之水“去”之有路为第一步,创用经鼻给药的通窍导水法,通过鼻腔与脑室之间的通路,使多余之水得以从鼻中排出;第二步为,配合补肾益髓健脑、行气活血化瘀、开窍通络利水之药,使水道通、运行畅,进而从根本上解决水积之病因。二者相辅相成,使众多脑积水患者摆脱了痛苦,这不仅为中医药治疗疑难疾病找到了一条新路,还为中医药学的研究与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率先提出功能药性的概念和内容
    侯士良教授倡导从临床工作的实践中积累医疗、药学经验和实践技能,并带头精研中医古籍经典,完善中医知识结构,率先提出功能药性的概念和内容,并在中南五省《中药学》教材上首创“功能”药性一节。
    侯士良教授认为,中药药性理论整体观是以中药基础药性为核心,增加中药的功能药性,并对中药功能药性进行细化,共分为基本功能药性、衍生功能药性和配伍功能药性,使中药的基础药性和功能药性有机结合起来,共同组成完整的中药药性理论。中药药性整体观是侯士良教授学术思想的核心,是对中药药性理论的继承、创新和发展,尤其是赋予中成药功能药性,弥补了传统中药药性的不足,对指导临床用药、中药教学、科研和新药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注重中医药一体观
    侯士良教授认为,中医与中药是一对“孪生兄弟”,从源头上同源互根,在发展中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密不可分。没有“医”就无所谓“药”; 没有“药”就无所谓“医”。中医离开中药,辨证论治就成为空谈,无从选方用药,中医就不会完整;没有中医,中药也就失去了依托,不可能发挥真正的疗效,也就失去了“用武之地”。
    中医药结合整体观即中医药一体观,就是认为中医、中药密不可分、不可偏废。侯士良教授认为,“医要知药,药要知医,医药人员需要医药知识兼备”。“医要知药”就是医生要有丰富的中药知识,比如中药真伪、优劣、道地、炮制及围绕临床用药的常用制药知识。“药要知医”就是中药工作者具备必要的、完整的中医学知识,明确所从事的中药工作与临床用药安全性、有效性的关系。这是侯士良教授学术思想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更是对中医药发展的继承和创新,是指导中医药临床、教学、科研的依据。
    中医药一体观是在中医药发展历程深度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反映了中医药发展、成熟、壮大的内在规律,是中医药当今继续健康发展的正确道路;侯士良教授数十年来坚持中医药结合、坚持按照中医药一体观进行自我学习、研究生培养、学徒培养等,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创立的硕士研究生医药兼修的课程模式和中医药学术继承人立足于实践的从药到医的系统培养模式,对于中医药专业人才培养具有较大的示范作用,也是保持发扬中医药特色,保证中医药后继有人的正确举措。
以中药整体质量标准为指导思想
    中药质量标准整体观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以长期临床实践证明了的中药疗效为中心,以中药学控制中药质量的综合评判标准为依据,运用临床中药学的观点,充分体现整体观思想,倡导从整体观方面来考虑和分析,应用先进的检测手段和方法,去研究和制定中药的质量标准。这也是侯士良教授学术思想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是对中药质量评价的继承、创新和发展,尤其是在找成分、测含量为主要评价标准的今天,弥补了现代中药质量标准的不足,对指导临床用药、质量控制、中药教学、科研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由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提供)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