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第四版:天使之声
 上一版     
分级心理干预在冠心病PCI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
巧用医用橡胶手套 预防压疮发生
“清单式”临床护理服务很有必要
我的时间为什么不够用?
1
11 1 2017年11月11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分级心理干预在冠心病PCI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
 

分级心理干预在冠心病PCI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
□李艳鑫

 

    为了进一步了解个性化、分级心理干预在冠心病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本次研究小组近期对河南省胸科医院PCI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进行相关调查,获得了满意结果。以下是研究的详细情况,供同行参考。

 

第一,资料与方法,选取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河南省胸科医院进行冠心病PCI手术治疗的10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其中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52例,年龄为54~79岁,平均年龄(60.58±5.63)岁;心绞痛患者84例,心肌梗死患者24例,排除具有精神或意识障碍、癌症以及肝肾功能不全的慢性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无语言、认知和智能障碍。

 

第二,调查方法。

    一是问卷调查方法。对108例患者发放问卷,让其自行填写,对于文化程度较低或者卧床患者,在护理人员协助下由患者自行评定,调查人员负责填写。所有入选者依次填写问卷,填写之前护士均征得患者的知情同意,向研究对象说明评定的主要目的、内容、时间要求以及记录方法等,填写时间尽量控制在10分钟之内,以免时间太长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二是干预方法:将准备PCI手术的108例冠心病患者,在明确诊断,医务人员告知手术日期后一两天内进行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测评,针对测评结果给予个性化、分级心理干预,干预7天后再进行复测,对比干预前后效果。同时,选取护师以上、具备心理咨询师资质,且沟通能力较好的护理人员参与心理干预任务。
    三是分级心理干预措施:对患者心理状况应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估,分为轻度、中度至重度、极度3个等级,进行分级心理干预,根据程度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具体心理干预措施如下:1.轻度焦虑或抑郁患者:以心理干预为主,每周心理干预两三次,每次30分钟左右,可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放松疗法、音乐疗法等。参与心理干预人员应认真倾听、分析患者的内在心理需求,鼓励患者进行放松训练、角色扮演,让患者体会别人的感受,学会控制情绪和行为,能够正确表达情绪,合理宣泄。引导患者自己解决心理困惑。引导患者家属和其他医务人员多关心和理解患者。2.中度到重度焦虑或抑郁患者:建议精神科医生参与会诊,必要时在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采取辅助心理治疗措施,每周心理治疗三四次,每次30分钟左右,可运用放松疗法、音乐疗法等。认真倾听、共情,使患者、患者家属充分信任护士,引导或者协助患者解决心理困惑,建立家庭和医院协同的心理支持系统。3.极度焦虑或抑郁患者:精神科医生参与会诊,在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辅助心理治疗,每天心理治疗1次,每次30分钟左右,可运用催眠疗法、放松疗法、运动疗法等。协助患者解决心理困惑,让患者建立自信,鼓励其积极进行社会化交往,进而构建良好的生活行为模式。加强家庭及医院协同的心理支持系统,可重点预防焦虑症患者伤人、抑郁症患者自杀等现象。4.如果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与抑郁症状,主治医师应结合精神科医生会诊的结果,必要时在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灵活运用以上几种心理干预方法的不同组合。

 

第三,观察指标及评分标准。

    观察指标: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统计所有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分析其心理状况,对比干预前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并评分。
    评分标准:焦虑自评量表是一个简短的自评量表,用于评出焦虑状态的严重程度和变化情况。共有20个问题需要填写,主要填写相关症状,分为没有或很少时间有、有时有、大部分时间有及大部分或者全部时间都有,按1~4分进行计分。20个问题得分相加即得粗分,用粗分乘以1.25以后取整数部分得到标准分。20~44分为正常,45~59分为轻度焦虑,60~74分为中度到重度焦虑,75~80分为极度焦虑。
    抑郁自评量表含有20个问题,分为4级评分:没有或很少时间、少部分时间、相当多时间、绝大部分时间或全部时间。有正向计分和反向记分各10题。评定时应让自评者理解反向评分的各个问题,将20个问题的各题得分相加,即得粗分,标准分为总粗分乘以1.25后所得的整数部分。我国SDS(抑郁自评量表)标准分≥50分为有抑郁症状,20~49分为正常,50~59分为轻度抑郁,60~69分为中度到重度抑郁,分数≥70分为极度抑郁。焦虑与抑郁程度指数越高,说明焦虑与抑郁程度越严重。

第四,采用统计学方法。

    调查人员汇总、处理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后,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进行描述,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进行检验,若P>0.05,则差异不具备可比性,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第五,调查结果。

    一是患者焦虑、抑郁评估结果。108例患者中,SAS(焦虑自评量表)标准分≥45分为有焦虑症状,有51例,占47.22%,其中轻度焦虑患者有26例,占24.07%,中度至重度焦虑患者有23例,占21.30%,极度焦虑患者有两例,占1.85%;SDS(抑郁自评量表)标准分≥50分为有抑郁症状,有56例,占51.85%,其中轻度抑郁的患者有28例,占25.93%,中度至重度抑郁患者有21例,占19.44%,极度抑郁患者有7例,占6.48%。108例患者中同时存在焦虑和抑郁的患者共有47例,占43.52%。
    二是干预前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比较。干预前患者的焦虑总评分为(90.21±3.16)分,抑郁总评分为(90.13±2.45)分;干预后患者的焦虑总评分为(84.14±2.17)分,抑郁总评分为(85.09±2.08)分,干预前后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第六,讨论。

    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的血管狭窄或阻塞。这一心脏性疾病是目前公认的身心疾病,因其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生理上的痛苦,更会造成患者沉重的心理负担,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和情绪。焦虑、抑郁、社会孤立、某些人格特征、慢性生活应激事件,这5种心理社会因素对人体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对于冠心病患者,若是具有焦虑、抑郁、孤独等不良情绪时,患者极易引发心肌梗死,加重或者促进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等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焦虑是一种常见的负面心理现象。这种负面心理会产生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使得人体内交感神经的活动骤然增加,增加了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可能性。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抑郁症与心血管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抑郁症被研究人员认为是心血管疾病,尤其是缺血性心脏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心血管疾病患者又是抑郁症的高危人群。根据国外文献报道有40%的冠心病患者合并抑郁症,有60%的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有过抑郁体验,其中15%~22% 的患者存在重度抑郁。冠心病PCI是指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在冠心病患者的围手术期间,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和情绪的发生率较高。扩理人员在冠心病PCI患者的护理中,需要对其心理状况进行密切关注,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有针对性地提供心理辅导。
    本次研究中通过对冠心病PCI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个性化、分阶段的心理干预措施,明显减轻了手术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使患者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提高了治疗效果。由此看来,个性化、分阶段的心理干预措施在冠心病PCI围手术期患者的应用中具有良好的效果,临床实用性强,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作者为主管护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供职于河南省胸科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