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难在哪儿 □孟庆远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旨在保障分级诊疗工作稳步推进,这种医疗供给模式之核心是以“合约”的方式,让家庭医生(签约全科医生)为签约者提供全方位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保健等服务,促使常见病及慢性病患者在基层就诊,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现状。 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顺利开展,从医生团队组成到签约包设计,从签约内容的制定到价格的讨论认定,再到签约进度、分配任务等。目前,基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正在如期开展着。 首先,笔者通过随访,了解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进展顺利,但是,还有一部分农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一些不信任,这会给未来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带来不利影响。据了解,农民之所以接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要原因是家庭医生能够提供多方面的诊疗服务,尤其是上门服务,他们说:“我们生病了就给家庭医生打一个电话,医生就能到家里来为我们看病,不会影响干农活,好事!”可是,乡村医生却有诸多担心:一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项目多,村卫生室里的医务人员少;二是诊疗风险大,家庭医生提供上门服务时,一旦出现人身安全及医疗意外事件,后果不堪设想。 其次,笔者经过调查发现,目前基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整体情况与城市存在一定的差别:一是“个性化签约包”买单者数量少;二是农民居住得比较分散,不便于集中提供医疗服务;三是交通不便,为农民诊治疾病的周期长;四是签约服务对象的数量少,患者群体不均衡,由于农村中青年外出打工者数量多,签约的对象多是留守老人、儿童等。 再次,基层的医疗环境相对来说不太完善,不利于治疗疾病和护理患者,也不具备抢救急症、重症患者的设施及做特殊检查的条件,加上家庭医生提供上门服务的时间和服务范围有限,这些均不利于家庭医生开展工作。因此,一部分家庭医生为提供上门诊疗服务的风险担忧,想得到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的大力支持。那么,若想让基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扎实、有效开展,相关部门应及时解决影响家庭医生提供诊疗服务的问题。 最后,针对以上情况,笔者建议:第一,相关部门应加大投入力度,比如为基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设计合理的价格,这会对家庭医生起到激励作用。第二,增加基层家庭医生数量,扩大诊疗服务范围。第三,针对家庭医生提供诊疗服务,管理部门应在政策方面给予扶持,比如制定制度保障家庭医生提供上门诊疗服务的权利,并逐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项目,明确诊疗风险责任分担机制等,以增强家庭医生的执业安全感。第四,开展村卫生室医务人员提供上门诊疗服务规范化培训,让其取得合格证书,规范其随身药箱应配备常用急救药品等。第五,建立家庭医疗安全风险监控机制和制定医疗责任险制度,促使家庭医生的诊疗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第六,管理部门应采取防范措施,对需要提供上门诊疗服务的患者,医患双方可签订服务协议,可避免医疗纠纷。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原阳县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