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常 娟 通讯员 王玉珏
天还未亮,大街上行人稀疏,一辆大巴一大早就停到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郑大一附院)门诊楼前。专家们接二连三地上车,迎着晨雾赶往兰考。 他们一行20余人,祖籍都在兰考。10月28日,他们放弃了周末休假,回到家乡为医疗事业发展支招,并为父老乡亲义诊。 11年前的患者 主动找义诊医生合影 当日8时30分,义诊正式开始。郑大一附院内分泌科、骨科、神经内科、妇产科、小儿内科等科室的专家义诊桌前排起了长龙。放疗科主任杨道科正在和兰考县中心医院医生交流时,突然听到有人呼唤:“杨大夫,好久不见了。我今天来找您复查,顺便合个影。” 随着话音的方向,杨道科看到一位50岁左右的女性,笑意盈盈,整个人看起来不像生病的样子。 “您是?”杨道科问。 “我11年前找您看过病,口腔癌。” “哦!”杨道科拍一下额头,记忆瞬间被拉回11年前。一位40岁左右的口腔癌晚期患者(应受访者要求,化名王新),颌面出现11厘米×9厘米×6厘米的肿瘤,吃饭困难。杨道科初诊时,患者自述在乡镇卫生院按炎症治疗了很久,因久治不愈到上级医院就诊。 杨道科采用手术切除+放疗方式为其诊治,但该患者在放疗30次,症状明显改善后,不再听医嘱来医院复查了。 那时,医院的随访机制还不完善,杨道科一直担心该患者的身体健康。没想到,11年后,在家乡义诊现场,她主动回来复查。 “现在吃饭有啥不适没有?身体有没有不舒服的地方?”杨道科一边询问一边检查王新的口腔,最终确诊王新痊愈了。 听到消息,王新更开心了:“杨大夫,咱俩能不能合个影?” “好。”趁着就诊患者散去,杨道科和王新合了影。这张照片见证了医患情。 杨道科碰到的患者只是这次义诊中的一个缩影。当天,郑大一附院共组织17个科室相关专家进行义诊,一个上午义诊500余人次。 支招家乡医疗发展 除了义诊,郑大一附院内分泌科主任秦贵军还担任兰考县中心医院名誉院长,肾脏内科主任赵占正、骨科主任吴学建、检验科副主任技师孙改河、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李珍杰等5人分别担任兰考县中心医院相应科室名誉主任。 这些名誉不是停留在表面上,而是担着实实在在的职责。比如,他们定期到兰考县中心医院义诊、坐诊、进行手术演示等,定期开展学术交流、远程教学、业务骨干培训等工作。 活动当天,孙改河就参观了兰考县中心医院检验科并对科室发展提出建议。 实际上,义诊、支持家乡医疗发展只是郑大一附院专家教授故乡行的一部分,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专家和故乡的黏合度促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为双向转诊铺路。 据郑大一附院副院长苟建军介绍,“专家教授故乡行”活动是郑大一附院在新的医改形势下针对基层开展的一项帮扶协作及便民惠民新举措,目的是通过活动,一方面密切专家教授与父老乡亲的联系,尽己所能为家乡办实事、办好事,以实际行动回馈家乡,报答乡亲们;另一方面深入贯彻落实新医改政策,充分发挥医院人才、技术、管理、教学、科研等综合优势,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与基层医疗机构建立更加密切的合作关系。 目前,除兰考外,“专家教授故乡行”活动已走过禹州、济源两站。接下来的时间,郑大一附院每周走一个县或者同时走两三个县,力争把全省108个县(市)走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