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河南省健康扶贫工作现场推进会召开 |
|
(上接第一版)健康扶贫工作机制逐步健全,因病致贫返贫底数明确清晰,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加速推进,公共卫生服务持续强化。 截至2017年9月20日,全省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实际患病人口39.4万人,导致64.5万户、170.2万人因病致贫返贫,占全省贫困人口总数的53.58%。53个贫困县共有因病致贫返贫人口122.8万人,占全省因病致贫返贫人口的71.76%。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全省已有2600家医疗机构开展“一站式”即时结算,2500家医疗机构开展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惠及贫困患者111万人次,累计免收住院押金21.86亿元,切实减轻了困难群众看病就医费用负担。医疗资源优先配置。2016年以来,我省争取国家安排贫困地区县级医院、县级妇幼保健院、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乡镇卫生院等中央预算内投资医疗卫生建设项目141个,总投资39亿元,累计倾斜安排我省贫困地区医疗卫生发展专项引导资金4000万元。人才培养优先安排。基层卫生“369人才工程”优先支持贫困地区,对53个贫困县不设限额,按需保障。对口支援优先帮扶。三级医院对口支援53家贫困县县医院,实现全覆盖,全省三级医院累计派出260多名医务人员采取“组团式”帮扶。按照“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性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的工作思路,在对患病人口进行核实核准的基础上,我省组织对患有大病和慢性病的农村贫困人口进行分类救治。2017年,我省实施免费筛查民生实事项目,对早中期孕妇开展一次血清学筛查和一次彩色超声筛查,对新生儿开展“两病”(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和听力筛查,惠及所有贫困地区妇女儿童。 阚全程要求,各地要认真贯彻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切实提高健康扶贫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着重抓好以下4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着力提升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继续将贫困县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项目优先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范围,2020年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争取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利用3年时间完成乡、村两级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健全服务体系,抓好县级医院这个“龙头”,建好乡镇卫生院这个“枢纽”,筑牢村卫生室这个“网底”。稳定人才队伍,持续实施基层卫生“369人才工程”,开展三级医院与贫困县县级医院、县级医院与贫困乡镇卫生院“等额对调式”支援帮扶。 二要着力完善困难群众医疗保障政策,完善困难群众医保政策体系,提高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筹资标准,同时降低困难群众住院医疗报销起付线,实际报销比例达到90%左右。力争将困难群众慢性病和重特大疾病门诊诊疗费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报销比例达到85%以上。在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大病补充保险报销的基础上,合规自付费用超过规定限额以上的部分,给予医疗救助或慈善救助。加强救助帮扶政策的紧密衔接。加快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在国家发布的320个病种内遴选不少于160个实施按病种付费,加快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按人头付费、按床日付费相结合的复合型付费方式,开展按疾病相关分组付费方式试点,逐步全面推开。 三要着力分类救治大病慢性病贫困患者,核准救治对象,加快落实大病集中救治,加快落实慢性病签约服务,加快落实重病兜底保障。 四要着力改善贫困地区健康环境,切实加大疾病防控力度,全面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阚全程强调,完善机制,形成健康扶贫工作强大合力,明确主体责任,强化组织领导,树立大局意识,健全工作机制,巩固基层工作,充分发动群众,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坚决打赢健康扶贫攻坚这场硬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省卫生计生委、扶贫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民政厅有关领导和相关处室负责人,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卫生计生委主任、扶贫办主任,53个贫困县县长(副县长)、卫生计生委主任参加会议。与会代表现场参观了睢县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实地考察了医疗保障政策、大病集中救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落实情况。南阳市、平顶山市、焦作市、睢县、上蔡县、光山县在会上进行了交流发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