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洛阳新闻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二版:动态
 上一版    下一版  
乳腺癌患者保乳可以有新选择 河南实施首例Z字形腺体瓣+皮瓣旋转修复保乳术
中国援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医疗队 顺利完成交接工作
倡导者奋力先行 奉献者默默奉献 ——记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获得者、安阳市中心血站党支部书记代金平
短讯
上接第一版
1
11 1 2017年9月7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乳腺癌患者保乳可以有新选择 河南实施首例Z字形腺体瓣+皮瓣旋转修复保乳术
 

本报记者 冯金灿

    近日,河南省人民医院乳腺外科成功为一名乳腺癌患者实施Z字形腺体瓣+皮瓣旋转修复保乳术。据介绍,该术式为河南首例。
    接受该术式的患者今年49岁,在当地医院被确诊为右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且肿块位于乳房下象限。由于患者非常爱美,不能接受乳房切除,听说河南省人民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医师李文涛擅长乳房的整形、修复,就慕名来该院治疗。
    下象限乳腺癌保乳手术的外观一直都是个大难题。李文涛在接诊该患者后,结合其术后乳房外观、乳腺癌病理及患者对乳房美观的要求,将乳房整复术应用于保乳手术中,把乳房肿瘤切除与整形手术相结合,充分考虑到手术切口的选择、腺体切除的方式、腺体缺损的修复、乳头歪斜的预防,确保在较大范围内切除病变乳腺组织的同时,还能保证乳房有较好的美观效果。
    经过综合考虑,李文涛在省内首次将Z字形腺体瓣+皮瓣旋转修复技术应用于乳腺癌保乳手术。该术式在满足保乳手术切缘阴性的前提下,既能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又能实现较好的美容效果。李文涛先对患者行肿瘤残腔局部扩大切除术及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切除范围包括残余肿瘤、肿瘤周围 1厘米的乳腺组织以及肿瘤深部的胸大肌筋膜,对标本进行上、下、内、外及基底切缘的标记和染色,直至快速病理切缘阴性;术腔放置钛夹标记瘤床,便于术后放疗;然后,把乳腺组织从皮下脂肪层和胸大肌筋膜层充分游离,制成的腺体瓣旋转、移位,间断缝合乳腺组织,关闭残腔。术后,患者的伤口仅为一个Z字形美容伤口,整体乳房外形保持术前形态,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据李文涛介绍,大量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已经证明,早期乳腺癌行保留乳房手术加放疗可以获得与根治性手术相似的生存率。因此,保乳手术已成为早期乳腺癌的主流术式。相比较而言,传统保乳手术的缺点包括肿块较大的病例,切除肿瘤后,遗留较大残腔,难以修复;未应用周围腺体游离填充等技术,强行缝合腺体,切口张力过大,造成手术疤痕明显;部分病例离乳头近,造成乳头明显移位和两侧乳房不对称。乳房整复术则拥有操作较为简单,不需要特殊的仪器和设备,也不需要精细的血管吻合技术,乳腺科医生即可操作实施,无须整形外科医生协助,未增加并发症及复发死亡风险;其切缘阳性率、局部复发和生存率未受影响等优点。目前,国际乳腺癌共识扩大了保乳手术适应证,使得原先不适合行保乳手术的患者也可以进行保乳手术。可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肿块较大,位置不佳的病例,由于切除腺体增多以及离乳头近等原因,应用传统保乳手术难以修复缺损部位,有 20%~30%的患者术后美容效果欠佳,乳房中央区、乳头下方、内下以及内上象限等部位的肿瘤也是传统保乳手术的难点,术后容易出现乳房畸形等,从而限制了这些部位保乳手术的应用。与西方女性相比,东方女性乳腺体积相对较小,肿瘤与乳房体积之比较大,肿物切除后缺损大,两侧乳房明显不对称等问题更加突出,成为临床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河南省人民医院乳腺外科此次实施的腺体瓣旋转保乳术在达到与根治术同等疗效的前提下解决了临床实际操作中的乳腺癌保乳术后美观问题。
    “在实施该术式过程中,要注意的是,由于腺体瓣旋转保乳术中创伤范围不小、术后张力大等因素,所以需要格外关注术后切口裂开、血肿等并发症,应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李文涛说。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