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洛阳新闻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二版:动态
 上一版    下一版  
动了 活了
“空中+地面”立体联动 鄂豫陕首次举行院前急救演练
郑州成立胸痛中心联盟 六十家医院牵手
戴着耳机扩音器看病的医生
泌阳县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实现全覆盖
沈丘县人民医院多措并举助力脱贫攻坚
新闻图片
新闻图片
转版
1
11 1 2017年8月31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转版
      (上接第一版)
以“药”切入全省
率先落实“两票制”
    2016年11月21日起,漯河市12家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公立医院从此不再靠卖药获取利润。漯河市第一人民医院、源汇区人民医院等12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纳入改革范围。
    漯河市明确,取消药品加成而减少的收入,以调整服务价格补偿90%和财政补贴10%的方式给予补给。目前,漯河市财政部门已将700多万元的药品零差率销售补助专项资金列入2017年财政预算。
    2017年6月26日,漯河市卫生计生委召开新闻发布会,经漯河市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研究,决定自7月1日起,在城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面实行药品集中采购和集中支付制度,率先在全省落实“两票制”。
    按照规定,漯河市12家城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自7月1日零时起,必须在漯河市“药品与耗材配送平台”上采购本单位临床所需药品,不允许单独采购目录外的药品,不允许有新的财务支付药款行为,凡违规采购和支付药款的,按违纪论处。
    漯河市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卫生计生委主任吴书清在发布会上说,从改革评估情况来看,12家医院自2017年3月试运行以来,取得了预期效果,基本做到了医院平稳运行、医保资金风险可控、患者个人负担总体没有增加。无论是患者、医院,还是药品配送企业,对现行的采购行为和支付方式都非常认可。
改革联动推进
力求群众就医更方便
    实际上,漯河市不仅在公立医院改革方面披荆斩棘,在整个医改进程中,围绕群众就医更方便的目标,也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
    临颍县是漯河市开展分级诊疗工作的试点县。借鉴外地经验,该县以县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三家县级医院为龙头,以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构建起县域内医疗联合体,实现上下联动、以大带小、以强扶弱的格局,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引导患者基层首诊、康复治疗,推进县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建立横向转诊关系,各乡镇卫生院与3家县级医院建立双向转诊关系。目前,县级医院向乡镇卫生院转诊人数年增长率在10%以上。
    市级医联体建设也是风生水起。为了进一步提升医联体建设层次和水平,漯河市12家医改试点医院积极与省级医疗机构开展深度合作,请国家、省级专家坐诊、巡诊,实行患者不动专家动,把患者留在漯河市,进一步降低漯河市患者外出转诊率。
    城乡居民健康签约服务项目更是全面启动。截至去年年底,漯河市全科医生以家庭为单位签约率为30.03%,农村全科医生签约率为70.06%,全市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6.9%,其中电子化建档率为94.3%,完成省定目标。
    医联体建设和城乡居民健康签约服务项目的启动,为全面实施分级诊疗制度打下了坚实基础。漯河市顺势而为,出台了《漯河市分级诊疗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在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全面实施分级诊疗制度。根据计划,从2017~2020年,漯河市将利用4年时间引导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有效下沉,建立12家试点医院专家到基层服务工作机制,定期选派卫生人才服务团到县级医院挂职服务,选派专家到乡镇卫生院开设预约专家门诊、进社区开展慢性病巡诊,使全市分级诊疗工作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漯河市医改之所以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医院运行机制更活、管理体制更顺、医疗服务水平更高、人民群众受益更多的阶段性成果,主要得益于漯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漯河市委、市政府思路清晰,分工明确,落实到位,循序渐进,特别是前期做了大量调研工作,吸取其他地市医改经验教训,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的正确导向。在公立医院改革过程中,漯河市不仅是政府一家的‘独奏’,还是广大患者、医务工作者和公立医院的‘合唱’,形成医改合力,做到了改革与发展两个要素统筹协调,让群众在就医过程中得到更多实惠。”吴书清直言。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