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戴着耳机扩音器看病的医生 |
|
本报记者 丁宏伟 8月21日,驻马店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一科主任龙治华正在仔细询问患者的病情。龙治华从医33年,诊治经验丰富。面对每一个前来求医的患者,他坚持“亲手”查看病情,“亲手”进行体格检查。这是他在长期临床工作中养成的习惯。 行医以来,龙治华记不清救治了多少患者,他已习惯与患者进行交谈。如今,这种交谈却变得艰难起来。前不久,龙治华出现了声音嘶哑、发声困难的症状,经过多方诊治仍不能确定病因,也未能得到有效治疗。龙治华需要休息,但他又没有时间休息。一方面,医院正处在创立“三级甲等”的关键时期,科室也承担着脑卒中筛查、多学科会诊等多项重大责任;另一方面,他也放不下这些患者。他说:“我就是说话困难一些,我的患者需要我……” 龙治华照常工作。声音嘶哑,他就尽量大声说话;别人听不清,就离得近一些说话;说话时咽部干涩,就随身带个水杯;查房、工作、坐诊,工作节奏没有改变,工作强度也没有降低。同事发现他的声音异常,他总是轻描淡写地说:“嗓子哑了。”日前,驻马店市中心医院院长杨长虹在行政查房时发现龙治华声音嘶哑、发声困难。了解情况后,杨长虹立即安排办公室工作人员为龙治华购置了一台耳机式扩音器。 “扩音器很有用,说话不用那么费力了。”龙治华高兴地说。 龙治华出身于医学世家,祖辈、父辈都是医生。自小耳濡目染,他就树立了“当一个好大夫”的理想。1984年,龙治华从河南医科大学(现为郑州大学医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驻马店地区医院(现为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工作,一干就是33年。 33年来,龙治华用高度的责任心和精湛的医术医治了无数疑难杂症患者。一次,一位下肢瘫痪的患者慕名前来就诊。该患者已辗转多家医院,怀疑脊髓炎、脑梗死、腰椎间盘脱出等。在仔细询问病史的过程中,患者的一句话引起了龙治华的注意——“我胸口像勒了根带子一样”。龙治华心想,患者是脊髓压迫吗?通过体格检查,他初步诊断该患者为胸段脊髓受压。随后,该患者被确诊为胸椎肿瘤压迫脊髓。 从医以来,龙治华已记不清诊断出了多少疑难杂症患者。不少患者的全家人、全村人都来找龙治华看病;还有经患者介绍,不远千里来找他诊治疾病的。无论是对口支援、义诊,还是各类疫情暴发时,龙治华总是默默地站在最前列。2003年,当“非典”肆虐时,他作为全市第一批接触该类患者的医务人员,全程参与了防治与抢救工作。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默默耕耘必然会取得丰硕成果。从医以来,龙治华多次获得各类荣誉和表彰。比如2015年,他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医师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