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病防控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七版:临证
 上一版    下一版  
中西医结合治疗阳痿应有整体观
血府逐瘀汤加减临床应用
午时茶颗粒治疗小儿受寒型腹泻
“三减三健”核心信息之六:添加糖,最多吃多少?
1
11 1 2017年8月22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中西医结合治疗阳痿应有整体观
 

中西医结合治疗阳痿应有整体观
河南省中医院 王祖龙

    王祖龙,河南中医药大学三级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男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常委及青年委员会副主委,河南省医学会男科分会候任主委等。
    欢迎关注王祖龙个人公众号(hnszwangzulong),与其在线交流。

 

    阳痿是一个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不同年代,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的男人都曾经受到过阳痿的困扰。
    诊断阳痿的检查方法比比皆是,治疗阳痿的方法层出不穷。PDE-5抑制剂(代表药物西地那非,商品名“伟哥”)的出现,是阳痿的治疗里程碑,大大提高了治疗的效果。
    可是,临床上并不是所有的病人用了PDE-5抑制剂都有效,效果也并不持久。
    究其原因,大概有检查不完善、诊断不清、治疗方案存在缺陷、基础治疗重视不够、体质没能获得有效改善、健康教育不到位、沟通不足和依从性差这几个方面。
    男性勃起功能是身体健康状况的风向标。阳痿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比如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症、心脑血管疾病、甲状腺疾病、外伤、手术损伤等多种疾病,以及精神、心理、药物、生活方式、社会环境因素、夫妻关系等多种因素。
    所以,阳痿的治疗也不能单纯依靠PDE-5抑制剂。
    笔者认为,对阳痿的诊治,应立足于中医,以整体观为指导,把中医的四诊合参、精准辨证和临床检查结合起来,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整体调理与局部治疗相结合,从根源着手,循序渐进,步步为营,方可见到理想的疗效。
完善检查,明确病因
    诊治阳痿首先要做的是完善检查、明确病因。
    在做好中医四诊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以下检查:性激素六项、夜间阴茎勃起试验、阴茎勃起神经检查、阴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视频刺激下阴茎硬度测试、海绵体注射血管活性药物测定、阴茎海绵体灌注测压及造影、血脂、血糖、甲状腺功能、抑郁/焦虑量表测试等,对患者的身体状况、病因、病机、疾病程度做一个总体评估,明确诊断证型、发病的脏腑,并且要了解有无器质性病变,有无内分泌失调、心脑血管病变等病患,排除药物因素、医源性因素以及心理因素等,要重视对代谢性疾病的检查。
重视基础病的治疗
    阳痿可单独发生,也可和其他疾病共同存在;而临床发现,“三高”人群患本病的概率会更大一些。
    根据医学研究结果来看,血脂、血糖升高可促进血液黏度增高,并容易引起阴茎组织慢性缺血、缺氧,进而发生病理改变,从而影响勃起功能。
    所以,阳痿和代谢性疾病具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具有共同的发病机制。要重视基础病的治疗,注意患者体质的改善。
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
    长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致使患者自身机能受损,体质变差,脏腑功能失调,出现了高血压病、高脂血症、高血糖症,导致动脉硬化、神经损伤、免疫力下降,最终影响到了勃起功能。
    对身体的亏欠迟早是要还的!所以,纠正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需要及时调整生活方式,改善自身的体质,尽最大的努力“去偿还、去补救”。
    让患者关注健康的生活方式,还有助于转移患者对疾病的过多关注,减轻其思想压力。
规律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
    身体出现异常是长期受损所致,因而一定要和患者做好沟通,让其充分了解自身病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降低他的期望值,这样他才能更好地配合医生治疗。
    治疗阳痿和调理体质一般是3个月1个疗程,重度阳痿通常需要两三个疗程。只要患者能够充分配合,效果还是比较显著的。
中西医结合治疗
    阳痿的治疗,应是在中医整体观的指导下,在辨证的基础上,对患者在心理、体质、脏腑功能等方面进行整体的调理和治疗。而此时注意饮食生活禁忌、加强锻炼以及中药、针灸、督脉灸、中药离子导入加负压吸引、应用PDE-5抑制剂、进行阴茎海绵体注射,甚至阴茎假体植入都成了中医整体观念下的治疗方法之一。
    医生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原则是协同增效,在治愈阳痿的同时,改善患者的体质和生活方式。
小结
    中西医结合治疗阳瘘多年,不少医家进行了不懈努力,但始终没有一个更完善的模式可用于临床。
    作为中医人,笔者的个人观点为:中西医各有优势,结合的目的是为了取长补短、协同增效。临床中应该立足于中医,中西医结合应该是中医理论指导下的结合。
    这样,各项检查就成为中医四诊的辅助,药物和手术也成了中医的治疗方法之一;西医的诊断有助于中医的辨病,即使一时无法进行明确诊断的疾病,中医也可以通过辨证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应该是中医理论指导下的结合!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