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第一版:要闻
 下一版  
河南创新援外医疗工作模式
37支队伍集结郑州 吹响全省卫生应急技能竞赛号角
河南妇幼健康服务分片管理培训覆盖全省
母乳喂养 共同坚持 全省母乳喂养周主题宣传活动在郑州举行
“您家种植的蔬菜我们全包啦!”
支持医生多点执业取酬 绩效总量动态调整 郑州全面启动城市公立医院改革
图片新闻
1
11 1 2017年8月5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河南创新援外医疗工作模式
 

建设中赞腔镜中心 建立远程会诊中心 河南创新援外医疗工作模式

    本报讯 (记者董文安)赞比亚当地时间8月4日,赞比亚利维·姆瓦纳瓦萨综合医院通过中赞远程医疗会诊中心与郑州大学一附院举行远程会诊和技术培训会。在赞比亚调研援外医疗工作的河南省卫生计生委主任、党组书记李广胜参加会议,并现场与郑州大学一附院的专家通话,对郑州大学一附院援助赞比亚建立高水平的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给予高度评价,希望双方密切合作,分享先进的医疗技术和服务理念,为赞比亚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医疗服务。
    远程会诊结束后,李广胜主任与卢萨卡省卫生厅厅长西姆彭维和利维·姆瓦纳瓦萨综合医院负责人等赞方人员进行会谈,并实地调研中赞腔镜中心建设情况。赞方感谢中国政府和中国医疗队多年来对赞比亚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给予的帮助,期望能够开展更多的交流与合作。李广胜主任对赞方给予中国医疗队在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帮助表示感谢,希望赞方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国医疗队工作。同时对于中赞腔镜中心建设过程中的场地设施和人员配备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希望双方协同配合、密切合作,明确职责,研究解决,按照建设方案确定的时间节点稳步推进。
    随后,李广胜主任考察调研了中国医疗队赞比亚大学教学医院医疗点。赞比亚大学教学医院是赞比亚国内重要的心血管病科研治疗中心,缺少高水平的心血管病科研临床机构和高层次心脏专业技术人才,一直是制约医院快速发展的瓶颈,希望中方在此方面提供帮助和支持。李广胜主任表示,河南省卫生计生委将在今后中国医疗队中逐步增加心血管病方面的专家,并积极创造和争取赞方人员来华来豫培训学习的机会。
    李广胜主任访赞期间还拜会了中国驻赞比亚大使馆杨优明大使、欧阳道冰经济商务参赞。杨优明大使对李广胜主任一行来赞访问和调研援外医疗工作表示热烈欢迎,感谢河南省近40年来坚持不地懈向赞比亚派遣医疗队,为赞比亚人民和在赞华侨华人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促进了赞比亚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在推动中赞双边关系发展,服务国家外交战略,传播中华文化,巩固深化中非传统友谊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李广胜主任感谢中国驻赞大使馆、经参处长期以来对医疗队给予的关心和支持,并表示要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秉承亲诚务实的援非理念,继续做好对赞比亚医疗援助工作,持续深化双方在医院管理、专科建设、人才培养、远程医疗等方面的合作。
    利维·姆瓦纳瓦萨综合医院由中国政府援建,于2011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国援赞比亚医疗队大部分队员在此开展工作,经过中赞双方的共同努力,该院已发展为具有159张床位,科室、设备较为齐全,在当地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医院。中赞腔镜中心项目是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统一安排部署下,由河南省卫生计生委开展的一项援外医疗创新项目,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第70届联合国大会和中非合作论坛时做出的“继续加大对非援助”承诺的具体实践。经过中国援赞比亚医疗队开展前期调研,结合赞比亚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实际需求,河南省卫生计生委委托郑州大学一附院在利维·姆瓦纳瓦萨综合医院建设中赞腔镜中心。该中心建成后,能够开展包括胃镜、肠镜、纤维喉镜、纤维支气管镜和腹腔镜等业务,利维·穆瓦纳瓦萨综合医院在腔镜诊断及治疗领域将在赞比亚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已完成中赞腔镜中心项目部分设备采购安装、调试工作,即将开展赞方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工作。在推进中赞腔镜中心建设的同时,郑州大学一附院投资100余万元,在利维·姆瓦纳瓦萨综合医院建立了赞比亚第一个远程会诊中心——中赞远程医疗会诊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帮助赞比亚4家受援医院与郑州大学一附院实现远程会诊,针对疑难病例每月至少开展两次远程会诊,定期开展远程教学培训和手术实时转播,提高受援医院诊治效率,开辟赞比亚医学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去年11月,赞比亚卫生部部长奇塔鲁来豫访问时给予高度评价。
    李广胜主任一行是应赞比亚卫生部的邀请赴赞比亚调研援外医疗工作的,旨在实地了解援外医疗队的工作、学习、生活和对外交流合作工作开展情况,与中国驻赞比亚大使馆、经参处商谈解决援外医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持续做好援外医疗队工作提供保障。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