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惯性思维误导了护理工作 □王艳芳
惯性思维就是思维定式,习惯性思维,指人们在考虑研究问题时,用固定的模式或思路去进行思考与分析,解决问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虽然经验对护理工作来说非常重要,但是惯性思维还是要不得。每年护理差错事故分析会,因为惯性思维导致差错发生的比例并不低。下面大家就看看因为惯性思维差点儿导致留取标本错误的案例。 随着科技的进步,临床化验使用的采血管、培养瓶也越来越方便实用,不再是单一的简易塑料试管和加入自制培养液的玻璃瓶。各色各样的采血管,很快被大家熟识且用起来得心应手。每一个护士都能把什么样的化验项目使用什么颜色的采血管熟记于心,一般不会有偏差。比如看到黄长试管就知道是血生化检查时用的,看到紫色短管就知道是血常规检查时用的,看到黑色试管就知道是查血沉时用的,看到培养瓶就知道是留血液标本的……可最近这个惯性思维,却差点儿让护士小微造成护理差错。 原来,随着医学技术的更新,许多其他体液的留取也可以使用这些真空采血管。比如对胸水进行生化检查时,如果胸水较清亮可采用黄色真空管;如果胸水内疑似蛋白含量较高,使用紫色真空管(含抗凝剂);脑脊液PCT(降钙素原)检验是使用黄色真空管(同血生化采集管);脑脊液常规是使用紫色血真空管(同血血常规采集管)。 那天,医嘱班护士递给管床护士两个真空采血管,一个黄色的、一个紫色的。小微没有仔细核对医嘱,凭直觉就是去拿采血针和压脉带,准备给患者留取血液标本,吓得医嘱班护士赶紧大喊是留脑脊液标本的,及时阻止了差错的发生。 因此,不注重知识更新,不注重学习新知识,仅凭经验论、惯性思维就可能让护士犯错。 我们经常会在不知不觉中就循着旧思路走去……因此,我们应该经常提醒自己,有没有遵循核心制度?有没有进行知识更新?有没有进行多向思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少犯错、多创新,不仅保障患者的安全,也能保护我们护士自身的安全。 (作者供职于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