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南阳聚焦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文化
 
第四版:卫生文化
 上一版     
以医事亲 他们更懂得责任与奉献
《变形金刚》:还是儿时的汽车人
君子慎独
不了情
无法愈合的痛
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炎炎夏日 “情绪中暑”多
1
11 1 2017年7月15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以医事亲 他们更懂得责任与奉献
 

以医事亲 他们更懂得责任与奉献
□索晓灿  王 瑾

    敬老孝亲,是一个古老而现代的话题。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儒家思想又提倡读书之人懂得一些医学知识和养生之道。清朝医学家陈修圆说:“为人子而不读医书,尤为不孝也。”更有甚者,还有人因父母亲朋或自身疾病缠身转而学医。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近日,15位河南中医药大学学子获得了由该校和郑州中医骨伤病医院联合设立的“敬老孝亲”奖学金。他们的故事,就是一堂堂生动的敬老孝亲教育课。
    以医事亲,把对家人的爱放在心间
    母亲患严重的精神分裂症,父亲生病且常年服药,这让驻马店市西平县的刘冰青从小就很懂事。母亲因病常年卧床,理发是个大难题。10多岁的刘冰青把心酸和对母亲的心疼放在心里,自己买了一套剪刀,尝试着为母亲剪头发。也就是从那次开始,刘冰青成了母亲的专属理发师。
    受家庭影响,高考填报志愿时,刘冰青毅然报考医学院校,期待用专业知识为亲人的健康保驾护航,并开始了康复治疗技术的学习。每每寒假回家,刘冰青一定会为母亲量血压、测血糖,给父亲按摩以缓解疲劳。父母脸上欣慰的笑容,就是对刘冰青“敬老孝亲”最贴切的诠释。
    敬老孝亲不需要高昂的口号,更多的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彭喆的父亲现在是河南中医药大学的保安,所以彭喆跟保安、保洁人员接触更多。接触多了,彭喆慢慢发现,这些工作人员普遍年龄较大,每天都从事体力劳动。于是,谁的手机时间不准了、闹铃不响了,彭喆给他们调;谁的手受伤了,彭喆给他们包扎;谁的身体不舒服了,彭喆给他们做简单的针灸推拿。
    心中藏爱,用行动回答“救不救”
    2015年5月,一面锦旗突如其来,出现在李沁的宿舍里。当时,室友们非常惊奇,集体追问锦旗的接收人——李沁。
    那年寒假,李沁外出打工。一天,他在银行办理业务时,刚好碰到一位不慎从电梯上摔倒的老太太。当时,老太太手腕上的皮肤已经被骨头刺破。学医的李沁当即判断,老太太伤情较重,便快步上前,利用在校学习的医学知识,对老太太的受伤部位进行紧急包扎固定,然后马上打电话联系当地医院及其家属。急救车赶到现场后,李沁又将老太太送上急救车,并跟急救医务人员简单说明了情况。看着老太太在医务人员的陪伴下乘急救车赶往医院,李沁悬着的心有了着落。
    李沁说,收获这面锦旗他也很意外,因为他当时并没有留下个人信息。李沁多方打听后得知,是老太太的儿子通过通话记录找到了他,并专程送来锦旗,以感谢他助老扶危的高尚品德。
    敬老孝亲,更不能忘“以及人之老”
    从2002年开始,河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阳光青年志愿者协会便开展了社区医疗志愿服务项目,将敬老爱老、关心老人作为活动的重点之一。作为有技术专长的志愿者,学生们为肩周炎老年患者进行按摩,放松肩部肌肉。这样的活动不仅在郑州市区开展,更在其他地方的山区和乡村开展;他们不仅照顾和帮助老年人,更为孩子们带去敬老爱老的故事!
    用实际行动践行敬老孝亲精神的,还有白云苹贫困生基金会工作人员。他们凌晨开始乘车往乡村赶,上午8时开始接诊患者,为患者诊病和指导用药,一直坚持到最后一个患者离开;关心农村留守老人,送医送药到他们身边。不论严寒酷暑,不分白天黑夜,白云苹贫困生基金会的老师、学生,医生、学徒,已经坚持做了10年。
    2015年的一天,白云苹贫困生基金会工作人员来到新安县石山村。中午时分,一个11岁的小姑娘找到工作人员:“我家离这儿远,我奶奶腿疼,家里就我和奶奶,你们能不能去我家给奶奶看看病?”工作人员立即带上设备,跟着小姑娘沿着蜿蜒的山路走了近30分钟,来到小女孩家里,仔细为老人检查和治疗,还教会小女孩给奶奶按摩的手法。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句话是说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敬老孝亲,不仅是为人子女必须承担的责任,更多的是心怀天下的奉献精神。也许,敬老孝亲的深层含义正在于此。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