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护理系统有明确分工 □冯丽娟
时光荏苒,10年的光阴呼啸而过。我18岁出国去新加坡大学深造,毕业后在新加坡中央医院工作了4年,回国后又在上海德达医院工作一年半,到如今30岁的我辗转又回到了家乡——美丽的小城登封,来到登封市人民医院,回到了我熟悉的工作岗位上。 在新加坡学习及工作的这10年里,作为一名注册教育护士,我在新加坡中央医院直接参与了临床护理工作,对其“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工作理念感触很深。这10年的经历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提升了我的专业知识,也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在此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眼中分工明确的新加坡护理系统。 在新加坡中央医院,每个科室都有一个总护士长,统管整个科室的一切护理事务,然后还有3个分管护士长,分别负责不同的小病区(A、B、C不同的分区),每个分管护士长下面都有几个责任护士和助理护士,每个班次,一个注册责任护士要分管12个病人,但是会有一个助理护士和一个护工协助责任护士工作。 责任护士会跟随医生查房,查看医嘱记录,及时把医嘱通知到助理护士和护工,大家一起合力尽快把医嘱执行完全,达到病人满意。责任护士负责所有的药物给予及换药,书写所有的护理记录单及做好接受医生医嘱指令,并确保助理护士及护工把当天所有医嘱执行完毕。助理护士负责执行除给药之外的其他医嘱,如抽血,测血糖、血压及其他生命体征监测。护工负责病人的生活护理,扫床铺床,协助助理护士帮病人翻身及其他职责范围之内的工作。 这样做的好处是,分工具体,每个人很清楚自己的当班职责是什么,病人也很清楚自己的责任护士是谁,有什么样的问题应该找谁,有效避免了病人有问题不知道找谁进而对护士服务不满的状况,提高了护理质量。 在新加坡,医护比例大致为1∶5,医生少而护士多,值班的医生往往要管几个病区,大部分的时间,他们都是在医院行色匆匆地从这个病区赶往另一个病区。对病人的观察看护就全靠责任护士,从心理护理到病情护理,从住院期间的衣食起居到出院后的生活安排,责任护士都了如指掌。医生安排了检查,她们负责帮病人预约,送病人去检查。检查完毕,护工会带病人回到病房,责任护士会随时关注病人的检查结果是否出来,并提醒医生注意检查报告。在病房,病人接触最多的是护士,他们的痛楚、烦恼都会先告诉自己的责任护士,而责任护士则会想尽办法帮助病人解决问题。 (作者供职于登封市人民医院) |